历史百科网

席勒,J.C.F.von

[拼音]:Xile

[外文]:Johann Chria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 (1759~1805)

德国大诗人。1759年11月10日生于符腾堡马尔巴赫,卒于1805年5月12日。他的美学观的形成受A.A.C.沙夫茨伯里和I.康德、J.W.von歌德等人影响。其美学代表作为《论美书简》、《美育书简》及《论素朴诗与感伤诗》。

在《论美书简》中,席勒探讨了美的本质特征。他指出对美的概念有 4种解释:

(1)法国美学家E.博克认为美是感性──主观的;

(2)德国美学家A.G.鲍姆嘉通认为美是理性──客观的;

(3)康德认为美是主观──理性的;

(4)席勒则认为美是感性──客观的。他指出,美是事物使我们能见出自由的表现方式。在说明美的概念时,他企图既克服把美与直观完善性相混同的理性主义美学观,又克服把美单纯看作感性感受性的经验主义美学观,从而把美的概念建立在具有普遍性的客观基础上。但他并未能真正做到这一点,这使他的美学思想充满着矛盾,显得含混不清。

他在《美育书简》中提出了人具有两种基本冲动的理论。感性冲动要求绝对的实在性,要使人的潜在能力成为现实;理性冲动要求绝对的形式性,要把客观外在事物消融在人的自身,使现实服从必然性的规律。这两种基本冲动的结合形成游戏冲动。游戏冲动的对象是活的形象,是最广义的美。活的形象是指在对象中融合了审美主体的生命内容,从而使对象的形象成为主体自身生命内容的体现。

席勒认为,只有在游戏冲动中,人才是自由的。因为这种冲动才真正把人的感性与理性结合起来,把物质过程与精神过程统一起来。他认为,在审美过程中,思维、感觉和情感是交织在一起的。美不仅是我们的对象,而且是我们主体的状态。审美游戏已经不是盲目的本能活动,而是掌握了必然性的自由创造。艺术的本质在于审美外观。对外观的兴趣是人摆脱了动物状态达到人性的一种标志。席勒把人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他的审美理想。《美育书简》的主题思想是要通过美育来变革社会,以达到人们的精神解放。但是在私有制的社会中,不去变革社会关系而单纯依靠美育,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后来,英国学者H.斯宾塞用人机体的精力过剩来实证地解释和发挥席勒的游戏冲动,在美学中被称为席勒-斯宾塞游戏说。其实,他们二人的理论有实质的区别,后者是将前者庸俗化了。

席勒的《论素朴诗与感伤诗》着重分析了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及其时代背景,是一部很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修杰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席勒,J.C.F.von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修杰;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9711.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