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西田几多郎

[拼音]:Xitian jiduolang

[外文]:Kitaro Nishida (1870~1945)

日本近代哲学史上有代表性的唯心主义哲学家。生于日本石川县河北郡的一个大地主家庭。小学毕业后,于1883年入金泽师范学校,1886年转入专门学校,第 2年该校移交官办,改名为第四高等学校。西田不满这个缺乏自由气氛的学校,不久托病退学,进行自学;以后由于父亲的事业破产,他丧失自学的条件,不得已于1891年转入东京帝国大学哲学科选修科。毕业后,1895年回乡任中学教员,第2年转任第四高等学校讲师。不久,因家庭矛盾和学校 ,精神上的压力使他转向佛教并决心参禅,从1897年起过着以打坐为中心的孤独思索生活,1903年开始正式研究哲学。1909年他到东京任学 院教授;第 2年任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副教授,1913年升任教授,并获得文学博士学位。1928年退休。1940年接受日本 颁发的文化勋章。他和田边元在京都帝国大学先后培育出一批知名的哲学家,在日本近代哲学史上形成一个所谓京都学派。

西田企图建立一个超越于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他的哲学思想发展大体上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前期的根本思想是“纯粹经验”,中期的是“场所逻辑”,后期的是“绝对矛盾的自己同一”。

前期哲学思想

西田的第一部著作是1911年出版的《善的研究》。这本书曾经是日本明治维新以后销售最多、影响较大的一本哲学著作,它的问世标志日本最初的“独创哲学”的形成。他声称,他研究哲学的根本动机是为了解决人生问题。书中第一次提出并且阐述他的基本概念“纯粹经验”。他所谓的“纯粹经验”并非一般所理解的那种以主、客观对立为前提的对象经验,而是所谓“主观和客观合一”的直接经验,是以他“打坐”体验为基础的。他认为,有了经验才有个人,并不是有了个人才有经验;“纯粹经验”是唯一的“实在”,而主观与客观是这“实在”中统一着的两个方面,其中主观即“我”是“统一的方面”,客观是“被统一的方面”。“善”就是实现主客合一的意识状态,也是自我的发展完成。

中期哲学思想

西田后来为了去掉“纯粹经验”带有的心理主义色彩,努力将其加以逻辑化。1917年他在《自觉中的直观和反省》一书中,把“纯粹经验”表述为先验的自觉;1926年他在论文《场所》中,终于给“纯粹经验”找到一个逻辑形式,展开了他特有的所谓“场所逻辑”。这种逻辑的形成是他的哲学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第二年西田出版《从动者到见者》一书,标志着西田哲学转入中期。1926年,新康德主义者左右田喜一郎在批判西田的论文《关于西田哲学的方法》中,首先提出“西田哲学”这个名称。

西田认为,自我与非我、意识与对象要发生联系,就必须有一个把两者联系起来的“场所”,这个“场所”就是东方宗教哲学中的“无”。西田把“场所”分为“有的场所”、“相对无的场所”、“绝对无的场所”三个阶段,认为“绝对无的场所”才是“真无的场所”。“绝对无”既非“有”,也非“无”,它的根本作用就是象镜子一样,把“对象按照原样反映出来”。“场所”也叫“意识之野”,它是智、情、意共同形成的所在,主观界与客观界的一切现象都在其中成立。西田的逻辑就是以这种“场所”为核心的,所以称为“场所逻辑”。这种“场所逻辑”是在命题的“主语”和“谓语”的关系上,以“谓语”为主而用“包摄判断”来说明的,所以又称为“谓语逻辑”。1932年西田出版《无的自觉限定》一书,提出所谓“绝对无的辩证法”,扬言只有这种辩证法才能“克服” 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和G.W.F.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

后期哲学思想

1933年《哲学的根本问题》一书问世以后,西田哲学进入后期。西田后期的哲学思想,基本上是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期间形成的。这时西田把“场所”观点具体化为“个体互相规定即一般者自己规定”的“辩证法一般者”观点。据他看来,虽然个体在一般者中才是个体,同时,没有个体也就不可能有一般者,但是个体和一般者本来是绝对对立和矛盾的,这种对立和矛盾只有在超越一切对象的“无的一般者”之上,作为绝对肯定即否定、绝对否定即肯定,才能结合成为“相即”的东西,这也就是“自己同一”。西田把“辩证法一般者”的观点,直接化为“行为的直观”观点,形成所谓“多和一”的“绝对矛盾的自己同一”逻辑。他还把这种逻辑运用于民族、国家、政治、道德、艺术等方面,使它成为后期西田哲学的根本原理。这一逻辑曾经在日本侵华的战争年代,成了所谓“总体战哲学”的思想根源,为侵略口号“八纮一宇”辩解。西田哲学尽管在其发展过程中有迂回曲折,但是他的“主客合一”和“直观”观点却贯彻始终。

西田哲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30多年间,对日本的思想界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在战后头几年也还吸引过不少人,但是,在新的 浪潮冲击下,不久就开始被日本人民唾弃,在一个时期内甚至声销迹绝。从20世纪60年代起,日本有一些哲学家对西田哲学重新评价,提出不同的见解,这种哲学又受到一些人士的注意。哲学史家对西田哲学有不同的评价,有的指出它的基础是佛教思想,认为它实质上是一种以西方哲学思想为材料并且用这种哲学的逻辑装扮起来的东方宗教哲学;有的断言它是一种存在主义。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友琬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西田几多郎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友琬;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9706.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