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Wu Ba
先秦时期五个势力强大的诸侯国。亦作五伯。其具体所指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1)《左传》成公二年:“五伯之霸也,勤而抚之,以役王命。”杜预注:“夏伯昆吾,商伯大彭、豕韦,周伯齐桓、晋文。”主张五霸分指夏、商、周三代的五个诸侯国。此说沿用《白虎通·号》和《风俗通·皇霸》的说法,乃依据《国语·郑语》和《论语·宪问》的材料拼凑而成。但夏、商两代史事渺茫难考,有关昆吾、大彭、豕韦的情况也缺少记载,是否出现了诸侯争霸活动更无以证明。
(2)《孟子·告子下》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又说:“五霸,桓公为盛。”显然是指春秋时代的五个国君而言。故赵岐注:“五霸者,大国秉直道以率诸侯,齐桓、晋文、秦穆、宋襄、楚庄是也。”这是一种相当流行的说法,不过其中的秦穆公、宋襄公并未成为中原霸主。
(3)《荀子·王霸》以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为“五伯”。从春秋的历史状况看,此说较为恰当。大国争霸是春秋时期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当时因诸侯割据,未能形成统一的政治核心,所以司马迁说:“幽厉之后,周室衰微,诸侯专政,……五霸更盛衰”;孔子也讲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诸侯中相继兴起的强国,有的以“尊王”、“攘夷”为口号,如齐桓公、晋文公;有的形式上取得周王室认可,如越王勾践;有的则打算取代周王室,如楚庄王。他们都为争夺仆从国而展开政治和军事的角逐以谋求霸主地位。事实上,春秋数百年间,追求并达到这种地位的君主不止五位,齐桓公等不过是最著名的几个代表。由于论者取舍标准不同,故而出现了分歧的说法。
参考文章
带“五霸”的诗句文学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昆琦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五霸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昆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9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