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主义利润

[拼音]:shehuizhuyi lirun

[外文]:socialist profit

主义企业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产品的价值表现形式。亦称主义赢利。在日常经济生活中,人们通常把利润看成是企业创造的剩余产品价值扣除税金以后的余额,与作为经济范畴的主义利润不尽相同。

性质

主义利润范畴存在的客观必然性,首先在于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主义产品一般都是用于交换的商品。商品价值构成 c(转移过来的生产资料价值)、v(必要产品价值)和m(剩余产品价值),不能直接表现出来,而要用货币通过价格形态来计量和表现。利润正是商品价值构成中的 m即剩余产品价值的表现形态。

主义经济中存在利润,同实行按劳分配和企业进行独立核算有密切联系。主义企业都要进行独立的核算。社会生产产品的费用就要表现为企业的生产费用;社会产品的支出,则表现为企业的支出。同时,由于实行按劳分配,就使得不仅生产资料的耗费,而且活劳动的耗费(实为必要劳动的耗费),必须在企业范围内进行计算和确定。这样,产品价值构成c+v+m,就必然转化和表现为 格加利润。其中c+v的部分,转化为 格,即成为所费于企业的支出;而m的部分,即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产品部分,则转化为企业的利润。

主义利润同资本利润有根本区别。后者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态,归资本家所有,体现着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关系,是自发的、你死我活的竞争的产物。主义利润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产品的价值表现形式。它体现着根本利益一致的劳动者之间的互相合作关系和他们的长远利益与目前利益之间的关系。它是在保证劳动者收入和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劳动者的需要能够得到越来越充分的满足的前提下取得和提高;也是企业在国家计划指导下,遵循国家的方针、政策和财经纪律取得的。所有这些,就使主义利润的获取同满足全体人民的需要这一主义生产目的密切结合起来,从而对主义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用

(1)可以通过计算和了解利润及其变化,反映和衡量剩余产品的价值,进而掌握产品的价值,为国家制订计划价格提供重要的依据。

(2)利润是衡量和评价企业经济活动效果的一个最重要指标。在正常情况下,特别是在价格体系比较合理的条件下,企业的利润愈多,说明经营状况好,经济效果高,对国家贡献愈大。一个企业的利润水平,特别是其中的资金利润率,是比较不同时期、部门和企业经济活动效果的综合指标。资金利润率不仅可以反映劳动消耗的效果,而且可以反映资金占用的效果。

为了发挥利润组织管理经济的职能和作用,国家应当把企业实现利润的多少同企业职工的经济利益密切联系起来。对于实现利润多的企业,给予较多的利润留成(在实行以税代利条件下是税后利润),用于建立生产发展基金、后备基金、集体福利基金和职工奖励基金等。

主义利润有不同的具体形态,包括实现利润(指企业销售收入减去各项费用支出的余款)、上缴利润(按规定上缴给国家 门的利润)、税后利润(企业实现利润按国家规定上缴一定比例后留归企业的部分)等等。

我国在实行利改税制度后,企业实现的利润采取税金形式上缴国家,这部分占企业利润的绝大部分;其余一小部分,则作为税后利润留归企业支配和使用。集体所有制企业的利润,除缴纳税金以外,全部归企业所有,用来扩大再生产和改善其成员的生活。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英逸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主义利润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英逸;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9284.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