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权力政治论

[拼音]:quanli zhengzhilun

[外文]:power politics

从权力角度研究国家间政治现象的西方政治学理论。

权力政治论是随着现代国际关系的日趋复杂而发展起来的。英国学者E.H.卡尔是现代权力政治论的创始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国际地位迅速提高,以H.J.摩根索为代表的一批美国政治学者开始重视国际政治的研究。摩根索的《国家间的政治》被公认为是权力政治论的代表著作。同时,权力政治论是在与政治理想主义的争论中发展起来的。同政治理想主义相反,权力政治论认为,研究国际政治应当避免理想主义、感情用事和完美世界的乌托邦梦想;应当把道德问题留给神学家和哲学家去研究,而把注意力集中在为生存、权力和扩张而斗争的严酷现实上。由于权力政治论重视研究现存世界,在本质上是现实主义的。因此,权力政治论者也被称为现实主义者。

权力政治论是以强调国家权力为基础的,认为权力是一国在国际舞台上追逐自身利益和实现行动自由的最重要的、甚至唯一的决定因素,国家间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权力关系”。一个民族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权力越大,获得的利益也就越大,反之亦然。国家权力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其中既有可见的物质的要素,又有不可见的精神要素。概括来讲,国家权力主要包括:地理条件、自然资源、工业能力、军备状况、人口状况、民族特征、国民士气、外交能力以及 要素。国际斗争集中表现在为权力而进行的斗争。而权力斗争,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都表现为三种基本形式:维持权力、增加权力以及显示权力。权力政治论认为各国都大于共同利益的利益。共同利益依赖于各国利益,在紧要关头,共同利益必然被牺牲。战争是集团间的利益冲突造成的。利益冲突存在,世界和平就不可能,“全面的彻底的裁军”也不能根本地解决问题。因为人们只要愿意,用棍棒、石头或赤手空拳也能战斗。只有力量均等的敌对双方才不愿意进行战争。因此,力量均等是权力分布的理想形式。权力政治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核时代的“核威慑理论”。

由于权力政治论主要是对国际体系现状的解释和辩护,因此,它的主要精神具有保守性。50、60年代以后,随着第三世界民族国家的纷纷独立,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以及行为主义政治学和后行为主义政治学对国际政治理论的影响,权力政治论受到了挑战。一些后起的权力政治论者试图用新的理论和概念来修改权力政治论,以便使之适应现实国际政治的需要。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俊哲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权力政治论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俊哲;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9257.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