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茨韦格,A.

[拼音]:Ciweige

[外文]:Arnold Zweig (1887~1968)

德国小说家。出生在西里西亚的大格洛高地方一个犹太家庭,父亲是制鞍匠。1907年起先后在布雷斯劳、慕尼黑、柏林、格廷根和罗斯托克等大学学 语言学、哲学、艺术史、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1915至1918年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亲身体验到帝国主义战争的虚伪性和残酷性,后来创作的一系列作品,表达了他反对战争、争取世界和平的愿望。1933年 攫取 后,被迫流亡捷克、瑞士和法国,之后在巴勒斯坦居留14年,创作了不少作品。在流亡期间,始终和德国反 战士保持密切联系,参加了《新世界舞台》(布拉格)、《发言》(莫斯科)、《德意志人民报》(巴黎)等反 报刊的工作。1948年回到德意志 共和国,继续从事创作。1951年获国家奖金,1958年获列宁和平奖金。1968年11月26日在柏林逝世。

茨韦格在大学时代开始发表作品。早期比较著名的有小说《关于克洛卜夫一家的札记》(1911)、《关于克劳迪娅的小说》(1912),描写有教养的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的生活。剧本《匈牙利尚礼血案》(1914)是一出写排犹问题的五幕悲剧。此后发表的作品如剧本《关于格里沙中士的戏》(1921),小说《庞特和安娜》(1928),散文《莱辛、克莱斯特、毕希纳》(1925)、《对德国犹太人的清算》(1933)等,继续探讨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问题的特性。

茨韦格创作中突出的成就是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白种人大战》,它反映了德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历程,按照内容先后次序如下:第 1部《时机成熟》(1957),写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情况。第 2部《1914年的青年女人》(1931),写一个资产阶级女青年为了追求幸福而与家庭、传统作斗争,后来成了战争的反对者。第 3部《凡尔登的教育》(1935),以德 国主义开始走下坡路的凡尔登战役为背景,通过德军内部的一起贪污与谋杀案,写一个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战争中的见闻和痛苦的经历以及由此产生的对战争性质的怀疑。第 4部《格里沙中士案件》(1927),描写被德军关押的俄国战俘格里沙越狱逃跑,中途被抓回枪杀,揭露了帝国主义战争的本质和根源,在这组小说中这是最著名的一部。第5部《停火》(1954),写德国统治集团反对苏联的和平倡议。第 6部《国王登位》(1937),写德国失败前夕统治集团中为争夺立陶宛王位而进行的斗争。贯串这一组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小资产阶级出身的作家贝尔廷。他在战争中思想上的转变反映了作者思想的发展──对和平的渴望与对人道主义理想的追求。已译成中文的有《凡尔登的教育》、《格里沙中士案件》。茨韦格在流亡期间还创作了长篇小说《凡兹贝克的斧头》(1943),写一个汉堡屠夫被雇为刽子手,后来受到良心的谴责,同妻子一起 的故事。

茨韦格早期的作品带有印象主义色彩,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现实主义的成分增强。他擅长描写各种不同类型知识分子复杂的性格和内心活动。他对德 国主义的揭露是冷静而严酷的,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批判则带着轻微的冷嘲和同情。心理刻画细致,环境描 实。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昊昊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茨韦格,A.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昊昊;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9103.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