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庞薰琹(1906~1985)

[拼音]:Pang Xunqin

我国现代画家、工艺美术教育家。原名薰琴,字虞铉,笔名鼓轩。1906年6月20日生于江苏省常熟县,1985年3月18日卒于北京。童年时即对装饰和色彩抱有兴趣,1921年入上海震旦大学预科学 ,1924年毕业后进而学医。翌年弃医学画,并赴法国留学。1928~1929年,创作油画《构图》、《女钢琴家》、《黑帽》等。1929年底回国。回国后,参加启蒙画会,1931年与倪贻德等组织决澜社,倡导现代美术。1932年,发表《薰琹随笔》。1933年,与画家丘堤结婚,同年任上海昌明美术学校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师。1936年,赴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任教,同年又转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图案课教师。这期间他创作了许多油画、广告画、书籍封面,并以激进的现代美术主张著称。1937年后辗转各地,除油画创作外,更多地转向对民族工艺美术的研究。1940年,任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实用美术系主任。1942年至重庆,兼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1946年后,先后在上海、广州从事美术教育及创作活动。 和 期间,参加文艺界进步组织活动。并长期从事工艺美术的教育工作。我国建立后,与江丰等接管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先后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教务长兼绘画系主任、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研究室主任。1953年参加全国民间工艺美术展览会的筹备工作,随后率我国工艺美术代表团赴苏联考察;受命筹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副院长,并任我国文联委员、我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在绘画上,庞薰琹重视形式的探索,追求现代风格和我国民族传统的结合。早年作品受P.毕加索和立体主义的影响,部分作品带有装饰性,主要有《藤椅人体》、《构图》、《绿醇》、《地之子》等。1939年后,在研究古代装饰纹样的同时,接触到少数民族艺术,画风转向单纯,以线为主,兼以装饰,作品有《贵州山民图》、《白描带舞》等。晚年的油画多为静物风景,设色凝重,形成深沉炽热的独特风格,主要作品有《鸡冠花》、《瓶花》、《苏州河畔》等。

在工艺美术上,他强调“实用、经济、美观”的发展方向,重视民族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对民间工艺的研究;认为工艺美术是科学和艺术结合的产物,提倡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运用,开展日用品的研究和设计。在装饰画领域犹有建树,所著《我国历代装饰画研究》,数易其稿,丰富严谨,见解独到。亦涉足传统图案与书籍装帧,著有《图案问题的研究》、《工艺美术设计》,以及《傅雷家书》封面扉页设计等。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泰清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庞薰琹(1906~1985)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泰清;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8728.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