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收束

[拼音]:shoushu

[外文]:cadence

结束乐句或乐段的和声进行公式。源出拉丁文cade-re。亦称终止式。收束是决定乐曲各种段落的和声因素,根据其结束 的基本功能属性,分稳定收束与不稳定收束;根据其结束的完满程度,分完全收束与不完全收束;根据其结束 的节拍位置与和声节奏,分强收束、弱收束、隐匿收束与规避收束;根据其在曲式结构中的位置,又分中间收束、终止收束、省略收束与补充收束。

凡用主 结尾使产生停顿感者称稳定收束,包括正格收束、变格收束与复式收束。由属至主的收束称正格收束;由下属至主的收束称变格收束;含有两种不稳定功能的正格收束,即由下属至属再至主的收束,称复式正格收束。稳定收束的 如为原位,其主 以根音的旋律位置结束于强拍,从而产生完满的停顿感者,称完全收束;如不具备上述条件,则称不完全收束。

凡用主 以外的其他 结尾而产生暂时停顿感者,称不稳定收束,包括半收束与阻碍收束。用属 结尾者称正格半收束;用下属 结尾者称变格半收束;用Ⅵ级三 或其他 结尾使主 延迟出现者,称阻碍收束,或虚伪收束。

凡结束的之后 位于强拍者,称强收束或阳性收束;若结束于次强拍或弱拍,则称弱收束或阴性收束。凡全收束时乐曲依然继续进行而不显中断者称隐匿收束;凡阻碍收束时乐曲依然继续进行而不显中断者称规避收束。如果收束位于乐段结构的内部,称中间收束;收束位于乐段或全曲的结尾,称终止收束。凡前一段落的结尾与后一段落的开始互相重叠,前段落的结束主 融合于后段落之中者,称省略收束或侵入收束,亦称闯入收束;收束后为加强停顿感而再次收束者称补充收束。

阻碍收束、隐匿收束、规避收束与省略收束,均系借用某种手法替代原处应有的停顿效果,故又通称为假收束。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仲灵瑾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收束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仲灵瑾;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8546.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