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Kute
[外文]:Ernst Kurth (1886~1946)
瑞士音乐理论家。1886年6月1日生于维也纳,1946年8月2日卒于贝尔讷。曾在维也纳大学从G.阿德勒学 音乐史。1908年以论文《“奥尔甫斯”以前的格鲁克的正歌剧风格》获得博士学位。1920年任瑞士伯尔尼大学讲师,自1927年起一直为音乐学教授。他是一位在音乐研究上富有创见的音乐学者。他的哲学思想深受叔本华的人类意志力创造了世界的唯心主义观点的影响,因此贯穿他所有著作的中心思想是“性灵之力”。他的几本著作涉及音乐史、和声、对位法、曲式和作家的研究,无论从音乐学或哲学方面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他于1917年写的《线条对位的基础》一书,使他获得很高的声誉。书中对巴赫小提琴和大提琴独奏奏鸣曲中旋律的线条和动力作了深刻的分析。他认为巴赫的旋律线条在波状起伏中包含着紧张与松弛的对比与平衡;在单声部中隐藏的多声部关系,决定着旋律运动的逻辑;因此,巴赫风格的单声部线条是多声部对位的基础。本书不仅在巴赫作品的研究方面,而且在自由对位写作和作曲教学方面都产生过巨大影响。1920年,他的《浪漫主义和声与它在瓦格纳〈特里斯丹〉中的危机》一书出版。该书全面论述了19世纪浪漫主义和声的特性和它的哲学思想。他从心理学的角度来阐述和声理论,认为只有作曲家的内在心理特质和驾驭音响感觉的造型意志,才能创造和声的感性表达方式。他首先提出和声同时具有表现的和印象的两方面的观点。表现方面是指和声的倾向性、运动性和紧张度;印象方面是指和声的音响色彩。他认为在浪漫主义和声中存在着“建设的”和“破坏的”两种相对的力量。他把R.瓦格纳的乐剧《特里斯丹和绮瑟》序曲的第1个 作为是浪漫主义意识的象征,该乐剧的和声在表现性和印象性两方面都已发展到极限,因而产生两者无法统一的危机,形成了表现主义和印象主义两种流派。他在《布鲁克纳》(1925)一书中阐述了关于曲式的理论,认为曲式不是静止的模式,而是一种创造的过程。他在音乐学上的发现和观点都总结在他写的《音乐心理学》(1931)一书中。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吉羽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库特,E.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吉羽;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8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