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金文文献

[拼音]:jinwen wenxian

[外文]:inscription on bronze

我国商、西周、春秋、战国时代 (即约公元前16世纪~前221年)以青铜器为载体的文献。所用文字旧称钟鼎文、彝文、吉金文字等。铸有文字的青铜器种类很多,主要有烹饪器(如鼎、 鬲、 甗)、盛食器 (如簋、 簠、)、酒器 (如尊、彝、 卣、壶、觚、斝、爵)、水器(如盘、盂、 匜)、乐器(如钟、镈)、兵器 (如戈、矛、戟、剑)、度量衡器 (如升、斗、权)等。除兵器和度量衡器外,有铭文的青铜器多用于祭祀、燕飨等礼仪。"金文"起初指成篇的铜器铭文,后又转为铭文字体的总称。从文献角度宜称为青铜器铭文或金文文献。

铭文的字数多寡及其内容,因器物的不同作用和时代风尚的变化而异。大体上说,商代青铜礼器自盘庚以后开始出现铭文,文字简短,最短的仅一字。内容多为器主族名、作器者名和受祭者名。商代武乙以后,开始出现十几字乃至几十字的较长铭文,在说明作器原因时带有记事之辞,其内容多与祭祀、赏赐等有关(见金文档案)。西周时铜器铭文较长,百字以上的已有不少。已知铭文最长的是西周宣王时代的《毛公鼎铭》,计497字。西周铭文的内容多数在于说明器主为受祭者作器的时间和原因,并告示后裔珍用。铭文常在说明作器原因时叙述祖先功勋、天子的赏赐册命、贵族的诰命盟誓、宗庙祭祀等事,而以对祖先或君主的歌功颂德为常。春秋时代的铭文以夸耀祖先为荣而不再尊崇周王室。一些青铜器上还铸刻有法律、赐命方面的内容。战国时代的器铭渐趋简短,通常是作器坊名、地区名或监制、冶铸者的职官名。度量衡器多标明容量、重量或监制工官工匠名。但也有内容丰富,篇幅很大的铭文。例如战国中山王十四年铁足铜鼎,计469字,仅次于《毛公鼎》。

青铜器铭文内容广泛,涉及邦国地理、贵族世系、外交盟誓、战争征伐、经济财货、 刑法狱讼、 职官爵禄、宗教祭祀、度量乐律、月相历法及许多重大史实,有的可印证、补充传世文献的记录,有的则为传世文献所未记载,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自商代盘庚至秦代统一我国,这段历史是汉字从奠定逐渐走向成熟的时代,金文文献作为这个时期语言文字的最重要的载体,对研究汉语言文字及文献的起源和发展演变也是最可靠、最有价值的第一手材料。金文文献在春秋时代已被引用。在汉代,金文被作为古文字资料而受到学者注意。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郡国亦往往于山川得鼎彝,其铭即前代之古文。"北宋时,开始出现著录青铜器图谱及其铭文的著作。其中较有影响的如吕大临的《考古图》(1092)、王黼的 《宣和 图》(1123)、 王俅的《啸堂集古录》(成书年代不详)、薛尚功的《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1144)等。后两种只录铭文未录图像。到清代,出现了较大型的青铜器图录。比较重要的有梁诗正等奉敕编纂的《西清古鉴》40卷(1755),著录清宫所藏商周至唐代的铜器1529件。其后有阮元的《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10卷(1804)、吴荣光的《 筠清馆金文》5卷(1842)、吴式芬的《捃古录金文》3卷共9册(1895)、吴大澂的《愙斋集古录》26卷(1917)等,都是收录较丰的金文文献集,其中后两种均收录千件以上,除旧传金文以外,当时新出的铜器大半收录书中。20世纪初,随着青铜器出土增多,著录金文文献的书刊多达一二百种,总计收有六七千件青铜器,其间在收集金文拓片和汇编资料方面贡献较大的当推文物收藏家罗振玉、罗福颐父子。30年代初罗振玉命其子福颐将所藏金文未见于诸家著录者编为《贞松堂集古遗文》凡3编(包括《补遗》及《续编》,计22卷)。其后罗氏父子又将所有旧藏及新增的金文拓片汇编成《三代吉金文存》20卷(1937),收录金文拓片4831件,是30年代集大成的金文集,该书资料丰富,印刷精美,但无器物图像、铭文释文和著录说明,应参考罗氏另编的《殷虚古器物图录》(1916)、《郼草堂吉金图》(1917)和《贞松堂吉金图》(1935)等。1934年郭生精选金文 320余器编成《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1935),所录西周铜器据器物本身并参以字体、形制、花纹等推定其时代,按王朝为序,东周铜器按铭文所反映的国别分为30余国,各国铭文仍按时代为序。该书开创了科学的金文文献断代法和编纂法,影响很大。我国建立以后,随着考古工作的发展,陕西、河南及其他各省发掘出大量有铭文的青铜器,图像及铭文多刊于《考古》、《文物》、《考古学报》等刊物上。其中出土最多的是陕西、河南二省。1979年以来,这两省的考古研究所、文物管理委员会和博物馆成立编辑组陆续编成《陕西出土商周青铜器》(计划编6册,1990年底已出4册)和《河南出土商周青铜器》(计划编3册,1990年底已出1册),由文物出版社出版。1984年出版的徐中舒主编的《殷周金文集录》,汇集了1949~1980年底国内书刊上新著录的青铜器铭文973 件,但不录图像,而且全用摹本,属于通俗性的金文集。继罗振玉父子所编的《三代吉金文存》之后,新编的金文文献的集大成著作,在80年代主要有以下3种。严一萍编的《金文总集》收7996器,邱德修编的《商周金文集成》收8974器,这两种在1983年由我国台湾出版,但由于成书仓促,收录并不完全,也不录图像。我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又编辑成新的金文总集《殷周金文集成》,由中华书局出版,计划出17册,截至1991年3月已经出版了10册。该书广泛收录了国内外各博物馆、图书馆、其他机构以及私人所收藏的青铜器铭拓片及其图像,收器总计超过1万器。凡原先用摹本、缩小本发表的铭文,都尽量改用原大拓本;凡成组铜器著录混乱者,也重新加以调整归类。全书分为"铭文集"、"图像集"、"释文和索引"三大部分。铭文部分逐一说明所收器铭的字数、时代、著录、出土、流传、现藏、资料来源等内容。《殷周金文集成》是迄今最完备、最科学的金文文献集大成著作。

参考书目

夏鼐:殷周金文集成·前言,《殷周金文集成》第1册,中华书局,北京,1984。

吴镇烽:陕西出土商周青铜器概述,《陕西出土商周青铜器》第1册,文物出版社,北京,1979。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景彰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金文文献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景彰;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7643.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