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ibinsai
[外文]:Edmund Spenser (1552?~1599)
英国诗人。出生于伦敦一布商家庭,少年时期入伦敦布商学校。校长穆尔卡斯特是个新型教育家,教授拉丁文、希腊文、古典文学、希伯来文、音乐,并组织学生排演戏剧。1569年斯宾塞入剑桥大学彭布罗克学院为工读生,1573年得学士学位, 3年后得硕士学位。这一时期他进一步学 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学、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剑桥大学当时是宗教改革、尤其是清 活动的中心,也是传播新柏拉图主义的中心。青年教师哈维的清教思想和强烈的古典文学爱好,以及在社会关系方面,都对斯宾塞产生相当大的影响。1578年斯宾塞任罗切斯特主教(原彭布罗克学院院长)的秘书,次年通过哈维认识伊丽莎白女王的宠臣莱斯特伯爵,并为他服务;又通过莱斯特认识其内弟──诗人锡德尼,结成文学团体“诗法社”。1580年斯宾塞随新任爱尔兰总督格雷去爱尔兰,从此直到他死前一年(1598),除两次到伦敦外,在将近20年内都生活在爱尔兰。1599年1月16日逝世。
爱尔兰当时是英国殖民地,基本人口是农民和凯尔特游牧部落,全国由12世纪侵入的诺曼封建贵族割据,形成强大的天主教势力,并与西班牙勾结。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都铎王朝在爱尔兰的统治,遭到爱尔兰的旧贵族联合农民和游牧部落的抵抗。格雷基本上实行强硬政策。斯宾塞于1596年写了长文《论爱尔兰当前的状况》阐明这一观点,并劝告女王不要拖延。斯宾塞除处理日常工作外,也伴随格雷远征。他在科克郡置了三千英亩土地,并任芒斯特市委会秘书等职务。1598年一次旧贵族叛乱中,他的房屋田产全被烧毁。他被派赴伦敦报信求援。1599年初在伦敦死于贫病之中,葬于威斯敏斯特教堂乔叟墓旁。
斯宾塞早在1569年就翻译过法国诗人杜倍雷的诗歌,并通过法文转译了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的诗歌。他最早的诗作《牧人月历》是仿照罗马诗人维吉尔等古代牧歌写成的,凡12歌,每歌以一个月份为标题,除首尾两歌外,都是对话体,主要人物是柯林·克劳特。这些诗歌大部分以爱情为主题,有的则涉及教会。爱情诗多写牧羊人得不到爱情而引起的哀惋,以及在艺术中固定下来的爱是不朽的这一类当时流行的情调。但《四月》一首虽写爱情,实则歌颂女王,把她比作古代神话中的人物。有的诗通过描写好的和坏的牧羊人批判天主教和国教的教职人员。第10歌则涉及文学,评论当时对诗歌不重视,赞扬诗人的崇高职责。
80年代,诗人的主要创作是《仙后》的前3章。他还写了挽歌《爱星者》,悼念1586年去世的菲利普·锡德尼。1595年出版商搜集了诗人早期的及次要的作品,出版了诗集《哀怨集》,内容驳杂,大多在古典诗歌和意大利、法国诗歌启示下抒写个人情感,也有在乔叟启示下借民间寓言故事揭露教会和宫廷的讽刺诗篇(如《沐猴而冠》)。
《柯林·克劳特回来了》(1595),是诗人于1591年在伦敦停留两年之后回爱尔兰所写,献给他的友人罗利。此诗仍以牧歌的形式写罗利引他去参见女王。他歌颂了女王,也揭露了宫廷的阴暗面和爱尔兰悲惨的现实。其中一段海上风暴的描写极为著名,也歌颂了以罗利为代表的英国第一代航海冒险家。
同年还出版了《爱情小诗》和《结婚曲》,前者由88首十四行诗组成,一般认为是写给他的未婚妻。这些诗在意大利、法国诗人启发下,歌颂人间的爱情,但也受到新柏拉图主义的影响,把爱情变成抽象的理念,赋予神秘色彩,并掺杂宗教概念。《结婚曲》是为纪念1594年结婚而作,写新娘在成亲之日从早到晚的活动,充满了生的喜悦,也染有宗教色彩。《婚前曲》(1596)是为两位贵族女子出嫁写的一首贺诗,把她们比作两只天鹅在泰晤士河上顺流而下直到新郎府邸。同《结婚曲》一样,以语言优美脍炙人口。
《赞歌四首》(1596)赞美爱和美,天堂的爱和天堂的美。前两首是早期作品,诗人认为爱和美不可分,美是爱的媒介。作为人文主义者,他认为爱是欢乐的源泉,但受柏拉图影响,又把爱看成神秘的力量,认为真正的美是精神的美。后两首又掺进 教思想,把爱同上帝等同起来。
斯宾塞的主要作品是《仙后》。前 3章从1579年开始写作,约于1589年完成,1590年出版;后3章于1596年出版。他原定写12章,只完成了一半和第 7章的一部分,将及35,000行。第 7章的一部分于1609年问世。诗人是为了“塑造一个有道德和教养的高尚的人”,这个理想人物体现在亚瑟王及各章的主人公身上。全诗以亚瑟追求仙后格罗丽亚娜为引子,诗人通过仙后等形象歌颂了女王,写仙后每年在宫中举行12天宴会,每天派出一名骑士去解除灾难,亚瑟参加每个骑士的冒险事迹。已写成的 6章依次以红十字骑士代表虔诚,该恩代表克制,布丽托玛代表贞洁,坎贝尔和特里阿蒙代表友谊,阿提戈尔代表正义,卡利多代表礼貌。第 7章已成部分标题为《变化》,而全章要写的是《有恒》。
这部长诗按其性质说是属于文艺复兴时期流行很广的教育手册,是为培养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新贵族这一目的服务的。在宗教上他坚决反对天主教,在第一章里作为反面人物的妖魔就象征天主教;在政治上要主持“正义”与法律;在道德修养上要克制各种情感,包括政治野心,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诗中的内容当然远不止此,十分丰富。例如对现实世界的动荡以及宫廷生活的描写和揭露,对冒险精神的歌颂,对大自然的热爱等。从思想内容说,它既有人文主义者对生活的热爱,也有新柏拉图主义的神秘思想,还带有清 的伦理宗教观念和强烈的资产阶级爱国情绪。
诗人受了古典文艺思想的熏陶,深知寓教于乐的重要性,因此在艺术上刻意求工。这方面他主要得力于荷马、罗马诗人维吉尔和奥维德、意大利诗人阿里奥斯托和塔索、英国的乔叟和骑士传奇。从结构讲,他仿照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和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分为12章;人物情节包括各种妖魔、巨人,城堡、冒险,这些都脱胎于传奇文学。斯宾塞的主要艺术手法,包括人物塑造和故事情节,是中古文学传统中的寓言;语言古奥,模仿乔叟,这是爱国主义的一种表现,但遭到琼森的反对。在诗歌形式方面他一向乐于探索,在《仙后》诗里他找到一种适用于长诗的格律形式,被称为“斯宾塞诗节”(每节 9行,前8行10个音节,第9行12个音节,按ababbcbcc押韵),拜伦、雪莱都沿用过。由于他技巧上用功夫,被后人称为“诗人的诗人”。长诗中有许多段落由于描写生动而脍炙人口,如《财神之宫》、《阿多尼斯的花园》、《安乐窝》;有些人物也成为典型,如聒噪的野兽、双面人。无论在思想上、语言上、诗歌艺术上,斯宾塞对后世英国诗人(包括弥尔顿)有很深远的影响。他主要启发了马洛,使十音节诗行在无韵诗体里臻于完美。他也影响了18世纪前期浪漫主义诗人汤姆逊、格雷以及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和济慈。
参考书目
William Nelson, The Poetry of Edmund Spenser, N.Y.-L.,1963.
Hugh Maclean, Edmund Spenser's Poetry,1968, 1979.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任紫嫣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斯宾塞,E.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任紫嫣;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7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