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广播节目录制

[拼音]:guangbo jiemu luzhi

[外文]:radio program production

按节目编排的要求,进行采编、录音和复制、剪辑加工等,之后制作成可供播出使用或者作为资料保存的完整节目录音磁带的工艺过程。亦称广播节目制作。是广播中心的主要任务之一。

广播节目录制可分为新闻、评论等语言节目录音,音乐、戏曲等文艺节目录音,朗诵、广播剧等文学节目录音,另外还有现场实况录音,这些称为前期录音。在这以后,还要把录制好的音响素材和节目磁带进行复制、剪辑等后期加工。

除现场实况录音外,广播节目录制是在录音室和复制室(或称剪辑室)中进行的。参加制作的人员有编辑、播音员、录音师(或调音师)、音响导演以及演员、演奏者等。录音室包括演播室和控制室两个部分,配备有各种传声器、调音台、录音机以及监听、监测和音质加工等装置。播音员 (或演员、演奏者)在演播室里播音(或演出、演奏),通过传声器将声音转换成电信号后送入调音台,进行调整、放大和音质加工,再用录音机记录下来成为节目磁带。为了获得良好的录音效果,录音师(或音响导演)要根据节目类型选择不同的传声器,并精心安排传声器的位置、 高度、 角度等,使声音的拾取达到清晰逼真。录制过程中,节目编辑或导演在控制室内对录制效果进行审听,并从艺术上进行指导。调音师(或录音师、音响导演)则根据节目的要求主持调音,进行音质加工处理。在具有遥控录音装置的录音室中,播音员还可以通过遥控装置自己进行遥控录音和修改节目,这在语言录音中采用较多。

随着大众音乐的兴起,在文艺节目录制中,大多采用多声道录音工艺。这种工艺是将演唱和各种乐器演奏分成若干组,分别记录在多声迹磁带的不同磁迹上,这样便于对它们分别进行修改、补录和后期加工处理。为了提高各组录音的分隔能力,更多地保留后期加工余地,多使用锐指向传声器和短混响播音室,或者在配备有隔声小室或吸声屏风的演播室中进行录制。在后期合成过程中,根据节目情节的要求,可加入人工混响、延时、单频与多频补偿,以及加入电子效果等各种加工手段。多声道录音工艺的录音效果较好,但其后期加工的工作量较大。由于在传声器的布置上比一般录音工艺容易确定,因而可明显地缩短前期录音时间。

在节目制作中,经常要在若干盘录音磁带中,选择最需要的、较佳的素材编辑成一个完整的、高质量原版节目磁带,或者将不需要的部分删去,进行音质修饰等,这一过程叫做剪辑。

为了妥善保存原版节目磁带,不使其受到磨损,播出用或为电台之间交换用的节目磁带,往往是从原版磁带复制成的二版或三版磁带。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学海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广播节目录制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学海;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7513.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