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文献

[拼音]:wenxian

[外文]:document; literature

记录有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由 4个要素组成:

(1)所记录的知识和信息,即文献的内容。

(2)记录知识和信息的符号,文献中的知识和信息是借助于文字、图表、声音、图像等记录下来并为人们所感知的。

(3)用于记录知识和信息的物质载体,如竹简、纸张、胶卷、胶片等,它是文献的外在形式。

(4)记录的方式或手段,如铸刻、书写、印刷、复制、录音、录像等,它们是知识、信息与 载体的联系方式。

汉语“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古代学者曾把“文”释为典籍,“献”释为贤人。最早用“文献”作为书名的是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该书中凡顶格写的都是“文”,即书本记录;凡低一格写的都是“献”,即 名流贤 者的议论。到近现代,“文献”一词曾被理解为“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和“与某一学科有关的重要图书资料”。1983年颁布的我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参照国际标准把“文献”定义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英语document 一词除文献含义外,还有 “文件”之意;而literature则多用于指某一学科或某一专题的文献。

由于记录知识、信息的载体和记录方式的不同,在世界的不同区域和在不同的时代,人们使用过不同形式的文献。如古埃及的纸草文献、古代两河流域的泥板文献、欧洲的羊皮文献、我国古代的甲骨文献、金文文献、简牍文献等。造纸术及印刷术发明以后,纸质文献在全世界广泛使用,至今仍是主要的文献形式。纸质文献种类繁多,其中图书、期刊、报纸等对人类保存和传播知识、信息起了巨大的作用。19世纪后半期以来,出现了多种非纸质的新型文献,包括音像文献(视听资料)、缩微文献、机读文献等。这些文献的特点是以音像等代替文字,以胶片、磁带等代替纸张,以感光、录音技术等代替印刷。它们的出现使文献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文献的生产和传递更加迅速,知识、信息的存储和利用更加便捷。

文献的类型多种多样。按编写或出版形式可分为图书、连续出版物、会议文献、科技报告、标准文献、产品样本、专利文献、学位论文、文书、档案等。按载体可分为纸草文献、泥板文献、甲骨文献、金文文献、石刻文献、简牍文献、纸质文献、音 像文 献、机读文献等。按加工情况可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按语种可分为汉语文献、英语文献等,或单语种文献、多语种文献等。按形成的历史时期可分为古代文献、现代文献等。按文献内容的学科范围可分为社科文献、科技文献以及各学科文献(见文献分类法)。按文献的传播和使用范围可分为公开发行文献、非公开发行文献,后者又称内部文献、限制流通文献,即从正常采购途径难以获得的文献,西方多称之为“灰色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增加,现代文献有了较大的发展,呈现如下特征:

(1)发展迅速,数量剧增。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出版的图书、期刊、科技报告、专利文献等各种文献的总量几乎每10年增加 1倍(见文献增长)。

(2)类型复杂,品种多样。除传统的图书、期刊、报纸外,出现了各种报告、会议录、学位论文、专利文献等;文献载体除传统的印刷型文献外,出现了音像型、缩微型、机读型的文献,且有与印刷型文献相抗衡的趋势。

(3)分布不均,内容重复。由于现代科学的交叉和互相渗透,致使某一学科领域的文献既大量集中在一小部分专业核心书刊上,又有相当数量的文献分散在众多的相关学科领域的书刊中 (见文献分布定律);在各学科及各相关学科之间, 大量文献交叉重复,造成文献“冗余”(见情报冗余)。

(4)出版周期长,老化加速。由于人们认识事物的能力不断增强,使文献增长速度快于发表、刊载它们的书刊的增长速度,致使大量文献从成文到正式出版的“时差”增大;由于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文献老化速度也相应加快,尤其在自然科学领域,很多文献几年后就陈旧过时(见科学文献老化)。

文献是重要的信息资源。它能帮助人们克服时间与空间上的障碍,记录、贮存和传递人类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从而推动人类知识的增加和科技的进步。文献中所记载的知识和信 息内容可以供 无数人同时使用或先后、异地反复使用,还可以通过复制(复印、转录、缩微)等手段保持其原来的内容。合理、有效地开发文献资源,能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章

文献之家成语接龙成语接龙

文献的由来文学

中医文献中有类似“多动症”的描述吗?儿科

氧化铝用于催化处理废水的文献分析废水治理

现代文献中对尿路感染的辨证分型治疗有哪些论述泌尿科/男科

鳞斑鸠的基本资料、保护现状、地理分布、生活 性、

参考文献

鸟类

钼系缓蚀剂性能试验研究及应用文献综述废水治理

古代中医文献有无抽动-秽语综合征的记载?儿科

古代文献对面瘫是怎样论述的神经与精神科

灌丛杜鹃的各类名称、外形特征、地理分布、本种提示、

参考文献

鸟类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广君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文献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广君;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7021.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