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engwuzhan
[外文]:biological wa re
使用生物武器(原称细菌武器)伤害 、毁坏农作物的一种作战手段。在作战中,通过各种方式投放生物战剂,造成对方广大地区传染病流行,大面积农作物坏死,从而达到削弱对方战斗力,破坏其战争潜力的目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曾利用马鼻疽、炭疽病菌袭击协约 队的人员和马匹,开了使用生物武器的先例。侵华日军从1935年起在我国的哈尔滨等地大规模研制细菌武器,1940~1942年间向浙江、湖南、河南、河北等省的11个县、市撒布鼠疫杆菌,引起一些地区鼠疫流行。美国及一些欧洲国家也曾研制过细菌武器。美军在侵朝战争中,对 北部及我国东北某些地区,使用细菌武器数百次。1952年,“国际 法律工作者协会调查团”和“调查在 和我国的细菌战事实国际科学委员会”调查了美军这一罪行,并公布于全世界。
生物武器一般没有立即杀伤作用,但有较强的致病性和传染性。因此,有些外 队主张把生物武器主要用于战略目的,强调秘密突然地使用在对方广大后方地区,造成对方军民传染病流行,以破坏对方生产和运输,削弱其战斗力和战争潜力,并造成心理上的恐慌。主要攻击的目标是:
(1)军队集结地域,人口集中地区,交通枢纽;
(2)重要的工农业区、牧场、水库、水源及粮食仓库;
(3)军队后方地域、海港、海空军基地、机场、舰队和岛屿;
(4)被包围的城市、要塞等。在外 队中有人主张,生物武器也可用于战役战术地幅,造成严重的污染区,限制对方的机动。进攻顺利时,一般不使用生物武器,但对设防坚固的孤立据点可能使用;防御中,对进入集结地域的对方有生力量,主要使用潜伏期短的生物武器。
对付生物战的主要办法是:采取各种侦察手段,了解敌人研制使用生物武器的动向,积极作好各方面的准备;以积极打击的手段,摧毁敌人发射生物武器的阵地和施放工具;采取各种防护措施,预防人、畜、农作物受染和发病,迅速消除其后果。生物战给对方造成危害程度的大小,取决于对方的防护准备、防护措施和卫生条件。美军在侵朝战争中大规模使用细菌武器,由于我国人民志愿军和 人民军严密组织防护,广泛开展群众性卫生运动,把危害作用减少到了较低限度。
1971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禁止细菌(生物)和毒素武器的发展、生产及贮存以及销毁这类武器的公约》,并于1972年在苏、美、英三国首都开放签署。但一些国家违犯公约原则,仍在继续研制生物武器,并装备部队。因此,许多国家军队都重视反生物战的训练,强调在平时做好反生物战的准备。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严悦汐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生物战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严悦汐;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6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