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利拉

[拼音]:lila

[外文]:lyre

拨奏弦鸣乐器。源自亚洲,曾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重要弹拨乐器,现仍流行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及其邻近地区。

利拉的基本形制是琴身两侧各有1根臂柱,臂柱上方用横杆连接,形成框架,横杆与琴身之间张琴弦,无琴颈和指板。右手用拨子拨弹琴弦,左手触弦。

利拉的历史悠久,从亚洲苏美尔地区的古国乌尔(公元前24世纪)遗址出土的3个利拉,高度分别为106、116和120厘米,琴身长方箱体,两臂柱一高一低,琴弦11根。埃及利拉约在公元前2000年出现,形制与苏美尔利拉相似。

古希腊利拉源自小亚细亚,有两种:一种琴身呈碗形,原用龟壳制,后为金属制,两臂柱弯曲呈括弧形,为音乐爱好者所用,称小利拉。另一种琴身长方形,木制;两臂柱中空,弦数自3、4弦起逐渐增加到12弦,其中尤以7弦者最为盛行,为专业演奏者所用,称基萨拉。基萨拉比小利拉形体大,定弦复杂,音域A~a1。荷马史诗《伊利昂纪》中述及的福明克斯即基萨拉,是祈祷、礼拜和歌唱史诗的必备乐器。基萨拉自希腊传进罗马后有所改进,成为古罗马的主要乐器,盛极一时。基萨拉的图象长期以来在欧洲作为音乐的象征。利拉在中世纪传入英、德、法及北欧诸国,形成多种变体。欧洲利拉的琴身、臂柱及横杆由整块木板刨空而成,用琴弓擦奏。

现代利拉主要在埃塞俄比亚及其邻近地区流传。有两种:一种箱式的称为贝加纳,形体较大,有8~10弦,为男子专用,是祈祷、礼拜和演唱宗教歌曲时的伴奏乐器。另一种,琴身背部凸起,呈碗形称克拉尔,形体较小,通常6弦,是演唱世俗的叙事曲和情歌的伴奏乐器。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勋威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利拉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勋威;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6424.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