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unjusi
以庋藏碑版石经和供养佛舍利闻世的我国佛教古刹。位于北京房山石经山(原名白带山)。隋代幽州(今北京地区)沙门静琬始建于大业(605~618)年间。该寺除本身建筑外,尚有九个藏经洞和施茶亭等设施。在隋、唐、辽、金、明五代皇室、官员和佛教信徒的捐施与支援下,千余年 刻造、庋藏经碑1.4万余块,除去重复刻造者外,计刻经1100余部,刻工精湛,为我国佛教文化珍品之一(见房山石经)。
隋仁寿(601~604)年间,静琬曾从隋文帝处得到佛舍利(为印度僧人所献)三粒,于大业年间安置于雷音洞(第五藏经洞)内。据明德清《涿州西石经山雷音窟舍利记》载称,明万历二十年(1592)三月六日,达观可禅师曾奉万历皇帝朱翊钧之母慈圣皇太后旨意,将雷音洞所藏佛舍利迎入慈宁宫供养三日,后又放回原处。其后情况鲜为人知。直至1981年11月,在修缮雷音洞地面时,始发现原佛座后地下5厘米有一竖穴,内藏石函、银函、玉函等五个,以函套函的方式密封。经启封,外层为汉白玉石函,函盖和函内分别刻有铭文,记述明万历年间首次发现隋代所藏佛舍利的情况;第二层为青石函,盖上刻有“大隋大业十二年岁次丙子四月丁卯朔八日甲子于此函内安置佛舍利三粒愿住持永劫”36字铭文;第三层为汉白玉函,盖上有“佛舍利”及上下款26字;第四层为镀金银函,内藏木质彩绘香珠一颗,珍珠十一颗;在第五层的白玉函内,始见佛舍利两粒,珍珠两颗。经近年来反复考证,确认为1300余年前静琬安置在雷音洞的佛舍利。据有关专家推测,原藏三粒,今存两粒,可能是在明万历年间迎入宫内供养过程中遗失。
1987年4月28日,我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在北京宣布这次发现经过及考证结果。5月5日,北京佛教界在广济寺举行隆重 ,迎奉佛舍利。云居寺修复后,仍归雷音洞供养,接待各界观瞻。
参考文章
房山云居寺塔及石经的简单介绍建筑与名胜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任滢臻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云居寺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任滢臻;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6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