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Qinggong zhongbiao
[外文]:Clocks and Watches in the Palaces of the Qing Dynasty
我国清宫内所存以机械为动力、用珍贵材料做外壳、构造复杂的艺术性计时器。我国本是世界上发明计时器最早的国家。但自1601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向我国明万历皇帝呈献第一件自鸣钟起,陆续有西洋钟表进献宫廷。清康熙帝把西洋钟表作为一种新科学加以重视,将西洋钟表(也称自鸣钟)贮于端凝殿南端,并将此处命名为自鸣钟处,还在宫内成立了做钟处。到乾隆时,钟表已成为帝后们生活中不可缺少之物,不但在各宫殿内陈设,就连外出乘坐的车、轿、船、马鞍上也都置有钟表。因而每年都要使用大批新奇钟表。这些钟表有清宫做钟处、广州、苏州制造的,也有英国、法国、德国、瑞士、日本等国制造的。
清宫内的18、19世纪钟表数以千计。当时每一种钟表生产数量极少,有的只生产一、二件,加之材美工巧,使这些钟表成为艺术性计时器。自1840年后,几经帝国主义焚毁、掠夺,损失惨重。故宫博物院现存钟表,康熙、雍正时期的已无所存,只留下乾隆年间的一部分。
御用钟一般为清宫做钟处制造,匠役有欧洲传教士和我国广州以及京都满汉两族的做钟能手。他们要按皇帝的意旨,把各自的艺术风格与皇帝的审美要求结合为一体,制出具有清代皇家特色的钟表。一般以色调深沉的木结构为主体,造型精巧,构造复杂,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
做钟处以做自鸣钟、更钟为特点。自鸣钟即自动打时报刻的钟,宫内较大的自鸣钟高5.85米。更钟白天打点报刻,夜间打更,宫内较大的紫檀更钟是乾隆年制,高3.65米。自鸣钟和更钟都以坠 为动力。
做钟处最兴旺期是乾隆时,钟上一般都有“乾隆御制” 4 字。钟的造型变化多,如:楼阁式钟、转塔钟、如意钟、迎手钟、冠架钟等。
广州钟表受西洋钟表影响很大。欧洲钟表首先进入广州,再分赴它地。18世纪时,英国商人在广州开设钟表作坊,促使广州钟表业迅速发展,造钟技术在全国领先。广州钟表主要以铜镀金为外壳,上嵌珐琅、料石,色彩艳丽。从整体造型到钟上图案都寓义吉祥、幸福、长寿,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如:葫芦式钟、白猿献寿钟、番人进宝钟等。广州钟内机械构造复杂,具有多种功能,既能打点报刻,又有音乐、转花、流水、转人等,广东官员每逢节日争相抢购进献皇帝。
苏州钟表钟体较广州钟表高大宽厚,造型及机械构造也比广州钟表简单,色调淡雅,如“木楼亭式四面钟”、“铜镀金鸟音亭式大座钟”。宫内有一部分苏州插屏钟,是清代中期以后生产的。
英国钟表主要通过粤海关购进,还有英国使节赠送。英国钟表以金光灿烂的铜镀金为外壳,造型表现了欧洲传统风格,有欧洲建筑、山村、田园风光等,构造繁杂,给人以新奇华丽之感。
法国钟表,有的是法国官员呈送清帝的,也有从法国商人手中购进的,皆为 18~19 世纪中期产品。其造型有的反映了当时法国工业中的新产品式样,如火车式钟、灯塔式钟、轮船式钟、锅炉机式钟、水塔式钟等。也有一些瓶式、围屏式钟表。法国钟除以发条为动力外,还有以坠 为动力的“滚钟”、以钢球为动力的“压力钟”。有的钟上还带有指南针、风雨表、寒暑表等,独具特色。
除上述钟表外,清宫内还有一批由金、银、珐琅、钻石等珍贵材料制成的小怀表,以烧珐琅的最为著名,故称“小蓝表”,主要为英、法、瑞士等国制造,如瑞士的烧蓝嵌钻石天牛表,表盘直径不足 1 厘米。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仲林静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清宫钟表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仲林静;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6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