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价值符号

[拼音]:jiazhi fuhao

[外文]:symbols of value

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符号。不足值的金属铸币和本身没有价值的纸币都是价值符号。

铸币在流通中会受到磨损,它的重量会逐渐减少,这样就会出现名义含量和实际含量的分离,但它仍可按原来的额面价值流通。这种情况说明,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它可以用另种材料制造的价值符号甚至完全是象征性的符号来代替。例如,银辅币、铜铸币等的金属含量并不等于它们的名义含量和所代表的价值,而是由法律规定的。纸币本身并没有价值,只是代表金属货币量的价值符号。

价值符号能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是因为货币在流通过程中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不断地从一个人手里转到另一个人手里。只要交换双方都承认这一价值符号能代表一定的价值量,就可以进行交易。 说:“在货币不断转手的过程中,单有货币的象征存在就够了。货币的职能存在可以说吞掉了它的物质存在。货币作为商品价格的转瞬即逝的客观反映,只是当作它自己的符号来执行职能,因此也能够由符号来代替”(《 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49页)。

价值符号代替金属货币流通,需要得到社会的公认。这种社会的公认是通过国家的强制手段取得的。但国家的这种强制力,只在本国的流通领域内有效。一旦越出国界,价值符号就不能充当流通手段。国际间的支付,最终只有贵金属才有效力。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任韵婷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价值符号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任韵婷;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5723.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