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Masinei
[外文]:Jules Massenet (1842~1912)
法国作曲家。1842年5月12日生于蒙托,1912年8月13日卒于巴黎。父亲为拿破仑时代的工兵士官,退伍后在故乡开镰刀工厂。1847年全家移居巴黎。他的母亲教钢琴课补助家庭费用。马斯内自幼跟母亲学钢琴,11岁入巴黎音乐学院。1860年从A.托马学作曲。1863年获罗马大奖,这时他已经在歌剧院乐队中担任打击乐的演奏员,并在咖啡馆里演奏和教课以维持生活。在罗马留学期间他创作了《音乐会序曲》、《追思曲》等。1867年他的《第一管弦乐组曲》在巴黎演出,同年巴黎喜歌剧院上演他的第 1部歌剧《姑婆》。在这部作品中可以看到托马对他的影响。在这期间他还作有歌曲套曲《四月诗篇》和《纪念诗篇》。普法战争时马斯内服兵役。战后帕德卢管弦乐团演奏了他的第 2组曲《匈牙利情景》,巴黎喜歌剧院演出了他的第 2部喜歌剧《巴赞的唐塞扎尔》(1872),获得成功。当时法国以 故事为题材的戏剧风行一时,马斯内连续写了几部这类题材的歌剧,其中《苔依丝》(1894)达到了这类歌剧的高峰。
1878 年马斯内被委任在巴黎音乐学院创办作曲班,G.夏庞蒂埃、C.科什兰、F.施米特都出自他的门下。1884年巴黎喜歌剧院上演了他的歌剧《曼侬》,从此成为法国受欢迎的歌剧作曲家。此后他又写了20 多部歌剧,其中最著名的除上述的《苔依丝》外,还有根据J.W.von歌德的题材写的《维特》(1892)、根据A.都德的题材写的《萨福》(1897),还有专为俄罗斯歌唱家Ф.И.夏里亚宾创作的歌剧《堂吉诃德》(1910)等。
马斯内在早期写的一些歌曲中就表现出擅长抒情的特点,在后来歌剧创作中,逐步形成了戏剧性和抒情性相结合的个人风格。他的歌剧塑造了一系列女性的形象。他善于发现适合自己创作个性的东西。当他选中题材以后,就不怕重复,毫无顾虑地写下去,马斯内所塑造的女性,其原型都是当时的资产阶级生活圈里的女人。她们娇媚脆弱,常常是忏悔的沉沦者、上流社会的交际花、渴望安谧的家庭幸福的人,在与资产阶级的伪善斗争中,被迫放弃了希望、爱人、生命,以悲剧结局。马斯内对女主人公的刻划深刻而细腻,善于以动听的旋律描绘出她们变化的内心世界,所以人们赋予他“洞察女子心灵的诗人”之美称。
马斯内是创作曲调的天才,他注意从民歌和前人的作品中汲取适于自己创作个性的各种因素,形成优美典雅的风格。《苔依丝》中的《冥想曲》,古诗剧《复仇女神》配乐中的《悲歌》,都是受欢迎的歌曲。他的和声语言独具特色;在配器上他为独唱和重唱寻求一种特殊的管弦乐色彩。从他的许多创作中可以看出,马斯内是上承C.古诺、托马,下启印象派的重要人物。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翔硕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马斯内,J.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翔硕;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5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