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伊叶什,G.

[拼音]:Yiyeshi

[外文]:Illyés Gyula (1902~  )

匈牙利诗人、剧作家、翻译家。出身于贫农家庭。16岁时参加苏维埃共和国红军,革命失败后流亡维也纳、柏林和巴黎。1921年在巴黎参加工人运动和法国进步作家的活动。1926年回国。1932年因参加营救匈牙利 党领导人的活动被捕。1928年开始在《西方》杂志上发表诗歌,属于“西方社”第二代诗人。30年代初以“西方社”成员参加民粹派作家运动的发起工作和民粹派刊物《回答》的编辑工作。1941年接办《西方》杂志,改名为《匈牙利之星》,至1944年4月。德军占领匈牙利期间,他逃往边远地区。1945年解放后曾以民族农民党党员身份先后任国民议会代表和国会代表。1947至1948年任复刊后的《回答》杂志主编。1945至1951年任作家协会主任团成员。曾三次获得科苏特国家奖金。

伊叶什的第一部诗集《沉重的土地》(1928)通过对童年时代的回忆,反映农民的痛苦生活。散文《草原上的人们》(1936)和长诗《三个老头》(1931)描写草原上贫苦农民的悲惨遭遇和对新世界的向往。叙事诗《青春》写无产阶级失败后作者流亡国外的经历。《裴多菲传》(1936)叙述了裴多菲的一生。诗集《废墟上的秩序》(1937)表达诗人忠于人民的感情。剧本《奥若拉村的榜样》(1952)、《火炬》(1953)以历史为借鉴,指出对待人民的态度问题是革命成败的关键。小说《早春》(1941)和《匈奴人在巴黎》(1943)描写1919年革命和国外流亡生活。解放后写的诗还有《犁铧在前进》(1947)和《两只手》(1949)等。

在文学研究方面,曾发表过关于雨果、莫里哀、艾吕雅和我国诗歌的文章,翻译过艾吕雅、阿拉贡等人的作品。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昌瀚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伊叶什,G.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昌瀚;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5619.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