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eng-Han gucheng yizhi
东周时期郑国和韩国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新郑县城及其外围。西周末郑国自陕西华县迁都至此。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韩国自阳翟(今河南禹县)迁都于此。230年秦灭韩后,此城即大部废弃。城本名郑,后为区别陕西华县的郑而改称新郑。因该地长期为郑、韩之都,后代 称为郑韩故城。1964年以后,河南省博物馆进行勘查和试掘。1961年 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市依双洎河和黄水河而筑,城墙曲折不整齐,现高仍在10米以上。城分东、西两城,中有隔墙。西城是宫城,东西约长2400米,南北最长处约4300米,在北墙中部和东墙(即隔墙)北段各找到一个城门。城内中部和北部有密集的夯土基址,是主要宫殿区,曾探出东西约500米、南北约370米的宫墙。其西的梳妆台,底部南北长约135米,东西宽约80米,高约8米,是地面上仅存的一座夯土台基。宫殿区附设有贮存物品的窖穴,并有多眼水井。东城是郭城。北墙长约1800米,东墙长约5100米,南墙长约2900米,西墙即隔墙。仅在东墙北段发现一个城门。城内有许多手工业作坊遗址,如小吴楼村北的东周铸铜作坊,张龙庄南的东周制骨作坊,仓城村南的战国制铁作坊等。在白庙范村北曾发现一坑韩国铜兵器,有戈、矛、剑等180多件,铭文表明,这些兵器主要是由“大官”和“郑命(令)”两个系统的官府所督铸,工匠为刑徒。
宫城南部的李家楼和郭城西南部的后端湾村北,曾发现春秋时代贵族墓地,1923年,在李家楼一带的墓葬中曾被盗掘出一批春秋中期偏晚的铜器, 称新郑彝器。东周时期的平民墓地多分布在城外,但战国时期的韩国王室墓地尚未找到。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任沐瑄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郑韩故城遗址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任沐瑄;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5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