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先秦力役

[拼音]:Xianqin liyi

先秦时期征发众庶所服的无偿劳役。力役一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下》的“力役之征”。其范围甚广,包括筑城修路、开河作堤、运输物资等大规模劳役,还有田猎、逐寇、伺捕盗贼、丧葬、祭祀等杂役。

综合先秦的文献记载,力役之法有以下规定:

(1)人数:一家有七人则三人服役,六人则两家五人服役,五人则两人服役。大规模征发力役时,每家只征一人,其他人为余夫(预备役)。田猎、逐寇、伺捕盗贼时,则凡属服役的人要全部出动。

(2)年龄:“国人”自二十岁至六十岁,“野人”自十五岁至六十五岁。五十岁就可不服力役。

(3)日数:“用民之力,岁不过三日。”但力役的日数也因年岁的丰歉而定。丰年三日,中年两日,无(荒)年一日,凶(灾荒)札(瘟疫)之年无力役。

(4)免役:《周礼·地官·乡大夫》说:“国中贵者、贤者、服公事者、老者、疾者皆舍(免役)。”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任荟淇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先秦力役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任荟淇;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5150.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