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五家七宗

[拼音]:wujia qizong

我国佛教禅宗慧能以后派系的总称。慧能门下两大徒弟,一是湖南南岳怀让(677~744),一是江西青原山行思(?~740)。怀让一系后又分化出沩仰和临济两家;行思一系分化出曹洞、云门和法眼三家。合称“五家”。宋代临济一系又分化出杨歧和黄龙两派。合称“五家七宗”。

沩仰宗:“沩”指湖南沩山。灵祐(721~853)在沩山开山传禅,被称“沩山灵祐”。“仰”指江西仰山。灵祐徒弟慧寂(807~883),在仰山开山传禅,被称“仰山慧寂”。这一派称为“沩仰宗”。临济宗:“济”指河北正定一带的滹沱河。义玄(?~867)住持滹沱河边的“临济院”,他开创的一派称为“临济宗”。至北宋,此宗分出杨歧派和黄龙派,因方会(992~ 1049)在江西杨歧山开山传禅和慧南(1002~1069)在江西黄龙山开山传禅而名。曹洞宗:“洞”指江西洞山。良价(807~869)在洞山开山传禅,被称为“洞山良价”。“曹”指江西曹山。良价徒弟本寂(840~901)在曹山开山传禅,被称为“曹山本寂”。这一派称为“曹洞宗”。云门宗:“云门”指广东韶州(今韶关)云门寺。文偃(864~949)在云门寺传播禅法,自成一派,被称为“云门宗”。法眼宗:住持金陵清凉院的文益(885~958),在禅宗的传播上自成系统,因死后被谥为“ 眼禅师”,故其派系被称为“法眼宗”。

上述五家七宗,沩仰、临济、曹洞三家,产生于晚唐;云门、法眼两家,形成于五代;而杨歧、黄龙两派,则晚出于北宋。各派都宗奉慧能的《坛经》,基本思想相同。只是由于时代的影响,对于禅宗基本思想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门庭”、“家风”。

参考文章

我国佛教五家七宗的禅风宗教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仲林静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五家七宗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仲林静;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5148.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