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ilang xiandai wenxue
19世纪初叶,随着外国商品和资本的侵入,伊朗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人为了抵御外国侵略和缓和人民的不满,企图实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力主改良的是密尔扎·阿卜杜勒(卡埃姆·玛冈姆,1779~1836)和密尔扎·塔吉汗(1805~1852)。前者不仅是政治家,而且也是开一代新风的散文作家,他的散文内容充实,语言明快,摆脱了“印度体”的隐晦文风。
19世纪下半叶,文学上的启蒙者密尔扎·法塔赫·阿里·阿洪德扎德(阿洪道夫,1812~1878)和密尔扎·玛利库姆汗(1833~1908)二人,认为《蔷薇园》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在新时代应该创作适合人民要求的戏剧和小说。
同一时期的著名作家还有密尔扎·阿卡汗·克尔曼尼(1853~1896)、泽因尔·阿别金·莫拉基(1837~1910)以及塔里波夫(1855~1910)等。阿卡汗写过许多反对封建主义的政论文章,还写过一本模仿《蔷薇园》的故事集。塔里波夫的主要著作是《阿赫麦德集》,这是一部批判当时社会弊病的作品。泽因尔·阿别金·莫拉基的《易卜拉欣·贝克游记》是一部影响较大的作品,作者通过主人公对伊朗和外国的对比,揭露了伊朗社会的种种弊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自由 思想广泛传播,文学创作也比以前更加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的生活。
1905至1911年伊朗爆发了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的 革命,史称“立宪运动”。它的基本目标是实行君主立宪,进行 改革。随着革命形势不断高涨,文学创作也出现了繁荣景象。著名诗人巴哈尔称这一时期为革命时期,他认为“标志着这一时期特点的是革命思想和革命文学”。
巴哈尔(1886~1951)生于伊朗东部马什哈德市,早年以诗闻名,曾获“诗人之王”的称号。他是霍拉桑省立宪运动中的活跃人物,曾参加地下报纸《霍拉桑》的编辑工作。1909年主持出版伊朗 党刊物《新春》(后更名为《早春》)。巴哈尔的诗充满了爱国主义 和反帝反封建的战斗精神,在形式和语言方面继承了波斯诗歌的优秀传统。
这一时期另一位著名诗人是阿卜杜勒·卡赛姆·拉胡蒂(1887~1957),他生于西部城市克尔曼沙赫。在他的早期诗歌中反映了激进的 主义思想;在他的立宪运动时期的作品中,出现了为人民利益而战斗的 战士的形象。
立宪运动时期兴起一种短小精悍、尖锐泼辣的杂文,代表作家有阿里·阿克巴尔·德胡达(1879~1956)。他在诗文两方面都有所创新。他的杂文内容充实,形式活泼,具有强烈的战斗性。
立宪运动时期具有广泛影响的刊物是《天使号角》和《北风》。德胡达是《天使号角》的主编。这份刊物的发行人是贾杭吉尔汗。《北风》的主编及撰稿人是赛义德·阿什拉芙尔丁,主要刊载政治讽刺诗。
伊朗文学在立宪运动时期,在反映人民的生活与斗争、谴责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者等方面,其深度和广度是空前的,同时,文学语言也更加接近人民大众的口头语。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是伊朗现代史上的一段黑暗时期。巴列维王朝的礼萨国王执行高压政策,取缔进步书刊,有影响的诗人和作家或被监禁流放,或逃亡国外。巴哈尔、 阿列夫·卡兹文尼(1882~1934)、 埃什基(1893~1924)以及法罗西·耶兹迪(1889~1939)等是这一时期伊朗现代诗歌战斗传统的优秀代表,他们在黑暗的年代里顽强地进行创作,坚持斗争,遭到各种迫害。
同时期另外一批诗人的作品哀伤多于愤怒。他们笔下虽然不乏人间的不幸和痛苦,但缺少抗争的勇气和战斗的呼唤。他们的诗讲究音律和词藻,更多地从形式上继承波斯古典诗歌的传统。这类诗人的代表人物是伊拉治·密尔扎 (1874~1924)和帕尔温·埃特萨米(1906~1941) 。尼玛·尤什吉(1897~1960)是立宪运动以后文学革新派的代表,他主张用人民的语言表现人民的生活,在诗歌形式上提倡自由体诗。
1921年,作家贾玛尔扎德(1895~ )发表了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故事集》。在《故事集》问世前后,伊朗出版了不少历史小说和社会小说,历史小说多写帝王或英雄的文治武功,往往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美化历史人物(如胡斯拉维的《闪姆斯和突格拉》);社会小说多写 面,大多表现女人的悲惨命运,有自然主义倾向(如莫沙菲格·卡泽米的《恐怖的德黑兰》,1924)。《故事集》与这两类小说不同之处在于着重描写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并自觉地运用人民大众的日常用语。
30年代初,在德黑兰出现了一个青年文学家团体,称为“拉贝”(即“四人会”)。它最初的成员有萨迪克·赫达亚特(1903~1951)、伯佐尔格·阿拉维(1904~ )、马斯乌德·法尔扎德(1906~ )和密努。萨迪克·赫达亚特是伊朗现代著名作家,他以创作短篇小说为主。早期创作受西方颓废派的影响,带有感伤色彩;后期创作(1941年后)明显走向现实主义。他的两部中篇小说《盲枭》和《哈吉老爷》获得了世界声誉。
伯佐尔格·阿拉维是伊朗 党员,1937年被捕入狱,在狱中坚持写作,著有短篇小说集《狱中札记》及《五十三人》。他的长篇小说《她的眼睛》(1952)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伊朗进步人士反对 统治的斗争。 ·赫加泽(1900~1970)的主要作品有《胡玛》、《帕里切哈尔》、《泪》、《帕尔旺尼》、《泽巴》以及文学小品集《镜子》、《沉思》、《微风》和《旋律》等。他的小说主要描写上层社会女人形象,主要思想倾向是宣扬在逆境中要退避忍让,追求道德上的自我完善;他的语言优美流畅,是规范化的现代波斯语。作家阿路·阿赫迈德(1920~1971)与赫加泽的风格迥然不同,他对城乡生活中的落后现象持批判态度,主要作品有《互访》、《我们遭受的苦难》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伊朗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浪潮高涨,50年代初发展为声势浩大的石油国有化运动。1946年,在德黑兰召开了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参加大会的有著名诗人和作家巴哈尔、尼玛·尤什吉、萨迪克·赫达亚特、伯佐尔格·阿拉维、萨迪克·秋巴克、赫加泽等。大会从诗歌、散文和文艺批评等方面探讨了伊朗现代文学发展问题。
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相继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短篇小说,如萨迪克·赫达亚特的《明天》(1946),阿赫玛德·萨迪克的《同志》(1952),奥密德的《白色地平线》,达里亚的《反叛》(1952),伯佐尔格·阿拉维的《一个吉兰农民》(1951)、《书简及其他故事》(1952)和《水》(1952)等。
1953年伊朗大资产阶级和大封建主的代表 ·礼萨国王推翻了民族主义者摩萨台的 , 蓬勃开展的人民革命运动,出版事业和文学创作又一次遭到沉重打击。1953年以后,西方侦探小说和 作品开始在伊朗泛滥。
60年代,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出现了一批反映现实的长篇小说。这类作品如 ·阿里·阿富汗尼的《阿胡夫人的丈夫》(1961)、贾玛尔·米尔·萨迪基的《长夜漫漫》、萨迪克·秋巴克的《坦格斯坦人》和《顽石》等,特别是《阿胡夫人的丈夫》反映了伊朗女人的不幸和宗法制的家庭关系,出版后获得广泛注意和很高的评价,被认为是伊朗现代文学创作中较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承颜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伊朗现代文学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承颜;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5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