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ishu jiepouxue
[外文]:art anatomy
从造型艺术角度研究生物结构的科学。又称艺用解剖学、造型解剖学。研究动物的分支称动物解剖学;研究人物的分支称人体解剖学。在人体解剖学中又分骨骼学和肌肉学。艺术解剖学主要研究人体解剖;着重外部结构以及内部结构显露在外部的部分(如在血液循环系统中,只关注显露在体表的静脉);并且研究人体根据姿态、情感、运动而形成的变化。
艺术解剖学与体质解剖学(又称医用解剖学)有 3个方面的不同:
(1)研究的对象不同。体质解剖学注重特殊个体的全部结构;艺术解剖学注重正常人体的比例、体积和外部结构。
(2)研究方法不同。体质解剖学主要进行遗体解剖和生理分析;而艺术解剖学除了遗体解剖之外还注意活体观察。
(3)研究目的不同。体质解剖学最终要解释各种结构的生理功能;而艺术解剖学最终要揭示人体的外形变化规律。更为重要的是艺术解剖学不仅说明人体物质结构对外形的影响,而且说明人的情绪、情感、心理境况、修养和灵魂等在人体上的反映。艺术解剖学不是纯粹的自然科学,而是一种体质社会学。所以艺术解剖学不可能完全用解剖学辞典来描述,它要求直接研究和感受真实的生命变动和特殊情境(喜、怒、哀、乐、爱、憎等)。
古代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呈示了杰出的艺术解剖学知识,尤其是希腊艺术家,极可能直接从事过解剖工作。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家自觉地应用解剖知识,其中L.达·芬奇是个典范。他研究解剖达40年,亲手解剖了30余具不同年龄的男女遗体,绘制了精确的解剖图。他一方面研究人体器官构造和年龄特征、性别和比例差异,为体质解剖学的发展作出贡献;另一方面详细研究了人体内部结构在外形上的表现、表情、动态的变化规律。其他著名画家如米开朗琪罗也从事过多年的解剖实 ,对人在强烈情感冲突和剧烈运动中的人体外形变化规律有透彻的把握。拉斐尔、A.丢勒以及稍后的P.P.鲁本斯、W.荷加斯等都对解剖学作过深入的研究,由他们开创的解剖学传统为后世许多杰出艺术家继承发展,逐步形成专门的艺术技法学科:艺术解剖学。
我国近代自有了正规美术院校以来,课程中也开始注重传授人体结构知识,开设艺术解剖学作为美术专业的必修科目。画家姜丹书著《艺用解剖学》(1930)、《艺用解剖三十八讲》(1958)。他曾从事艺术解剖学研究和教学30多年,对此学科在我国的发展卓有贡献。此外,张宗禹译绘《艺用人体解剖图》(1934),介绍了法国波利奢博士所著的《艺术人体解剖学》一书。陈之佛《艺用人体解剖学》(开明书店,1935)、黄觉寺《素描述要》(1935),为艺术解剖学教学提供了必要的教材。其他还有李景凯编译《艺术解剖学》(1953)、文金扬《艺用人体解剖学》(1956)和陈聿强编著《艺用人体结构运动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等。文金扬从事人体解剖学研究和教学也历30多年,他根据多年画人体和研究人体的解剖心得,总结出一套艺术解剖学的教学方法,在提高我国美术技法教学和普及艺术解剖学方法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我国的艺术解剖学在研究人的精神活动与人体外形的关系方面尚未展开。我国传统的“相面”、“骨法”等对于人的精神活动和生理活动的总结也待扬弃和利用。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博艺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艺术解剖学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博艺;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5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