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iaojun
现代小说家。原名刘鸿霖,辽宁义县人。1907年7月3 日生。笔名除萧军外,尚有三郎、田军等。在从事文学活动前,曾在吉林军阀部队当兵,后又考入东北陆军讲武堂“宪兵教练处”学 ,并任教,广泛接触了社会人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到哈尔滨,以“三郎”笔名在各报投稿,开始文学生涯。1933年与萧红共同自费出版小说散文集《跋涉》。1934年夏,秘密逃出日本侵略者统治下的东北,任《青岛晨报》副刊编辑,后转赴上海,受到鲁迅的教诲和帮助。1935年8月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出版,小说描写战斗在东北的一支由我国 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的活动,在文学领域较早地突出表现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主题,因而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并成为他的代表作。1936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江上》、《羊》,塑造了东北下层人民质朴而坚韧的灵魂,初步形成雄浑、深沉的艺术风格。1936至1955年创作长篇小说《过去的年代》(1936年曾以《第三代》为名出版一、二部),展现了 后东北人民由农村自发反抗到城市有组织斗争的历史道路,以题材的独特性、浓郁的地方色彩、生活画面的广阔、人物性格刻画的历史深度,显示了作者的艺术功力。
1938年,萧军由山西到延安,即随“西北战地服务团”去西安。后转四川,1940年再由重庆至延安,任延安鲁迅研究会主任干事、鲁迅艺术文学院教员等,并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抗战胜利后,由张家口赴东北。1947年在哈尔滨创办鲁迅文化出版社,创刊《文化报》并任主编。1948年冬因《文化报》的宣传工作受到错误批判与处理后,深入煤矿工人生活,创作长篇小说《五月的矿山》,热情歌颂了在人民解放的新的历史时代,东北工人中新的英雄性格的形成。1951年到北京从事文物研究和戏曲研究工作。1978年后,《文化报》事件得到 ,萧军重新活跃于文坛,陆续有通俗历史小说《吴越春秋史话》以及《萧军近作》等作品出版。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鹏天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萧军(1907~1988)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鹏天;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4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