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拉丁化新文字

[拼音]:Ladinghua Xinwenzi

[外文]:Latinized New Writing

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前在群众中推行的汉语拼音文字方案。一般简称“新文字”。它除了北方话的方案外,还有方言的方案,但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是它的代表性方案,所以又简称“北拉”。这是一个在我国文字改革运动中起过重要作用的拼音文字方案。它的一些特点被吸收在汉语拼音方案中。

产生的经过

十月革命后,苏联掀起了一个被列宁称为“东方伟大的革命”的文字拉丁化运动。在这个运动的影响下,为了加速当时苏联远东地区10万我国工人的扫盲工作,莫斯科劳动者 主义大学的“我国问题研究所”开始研究我国文字的拉丁化问题。主要参加者有在苏联的我国 党员 、以及苏联汉学家郭质生、莱赫捷、史萍青等。1929年2月, 在郭质生的协助下拟订了第一个中文拉丁化方案,并在10月写成一本小册子《我国拉丁化字母》。出版后,引起苏联语言学界很大注意。1930年4月,列宁格勒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我国研究室的汉学家龙果夫和 、郭质生三人组成专门小组负责修订这个方案。不久 回国, 、 等移居远东海参崴,这个工作由列宁格勒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组织的“中文拉丁化委员会”继续进行。委员会的主任是Д.阿列克谢耶夫,秘书长龙果夫,成员有 和一些苏联汉学家。委员会经过反复研究并参考了我国过去的几种主要方案后,在 方案的基础上拟成“我国的拉丁化新文字方案”。1931年5月,这个方案经全苏新字母 会批准,并于9月26日在海参崴召开的“我国文字拉丁化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正式通过。

拉丁化新文字的原则和方案

海参崴大会通过的拉丁化新文字方案,包括原则和方案两个方面的内容。

拉丁化新文字的原则

共13条,其中主要的有:

(1)“必须创造一种通俗而接近大众的、适应现代科学要求的、国际化的拼音文字”;

(2)“应该采用拉丁字母”;

(3)“这种拼音文字拼写的不是文言,也不只以北京一地方言为标准的‘国语’,而是各大方言区的大众口语”;

(4)“必须清除政治上有害、思想上不正确的词语,清除偏僻的土语,有机地输入国际上革命的、政治的、科学的、技术的词汇”;

(5)“反对认为我国文字拉丁化是不可能的消极观点, 也反对把汉字立即废除的‘左’的观点”; ⑥“研究我国方言的工作极端重要,必须大大开展这个工作”。这些原则总起来说,就是汉语拼音文字必须现代化、国际化、大众化和方言化。

拉丁化新文字的方案

大会通过的方案只有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一种。它的语音标准接近“老国音”,区分尖团,但不标声调。方案内容分以下4个部分。

(1)字母表和声母(原名“子音”)韵母(原名“母音”)表。字母表共有28个字母,其中5个用双字母表示。

声母有 22 个。不列声母几(丩)、欺(僤)、希(丅),改用 g(巜)、k(丂)、X(厂)变读表示,即在 i(|)、y(ㄐ)前面g(巜)、k(丂)、X(厂)变读软音几、欺、希。韵母有35个,其中单韵母6个,复韵母14个,带声韵母(即鼻韵母)15个)。

(2)音节(原名“音段”)的构成。分3种形式:a.声母跟韵母相拼;b.声母单独成为音节,有zh、ch、sh、rh、 z、c、s、r、8个;c.韵母单独成为音节。

(3)词儿的写法。共9条,包括a.词儿连写;b.词尾跟词儿连写 ;c.界音法 (即隔音法);d.数字的写法;e.拟声词的写法;f.助词的写法;g.成语的写法;h.略语和缩写;i.特别写法(区分常见的少数同音词)。

(4)话的写法。主要规定大小写、标点符号用法、移行法和分节法。

(5)拼写举例(摘自叶籁士编《工人识字班用的拉丁化课本》):

Ba sin Wenz nianxui ixou,iao shchang yng sin

把 新 文字 念会  以后,要 时常  用 新 Wenz kanshu siesin.Gang kaish siedi shxou,shui

文字 看书  写信。刚  开始 写的  时候,谁ie mianbuliao iou cowu.Dansh bu iao xaipa,iao也  免不了  有 错误。但是 不 要  害怕,要buduandi sie, buduandi yng, iding manmandi xui

不断地 写, 不断的  用,一定  慢慢地  会shuliankilaidi.熟练起来的。

拉丁化新文字的推行在苏联

1931年9月26日在海参崴召开的“我国文字拉丁化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成立了“远东地区新字母委员会”,负责推行工作。大会以后,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就在苏联远东地区我国工人中传 ,后来又在撤退到苏联境内的东北抗日义勇军部队中传 。“远东地区新字母委员会”举办了许多新文字的学 班、补 班和短期学校,编辑出版了课本、教材、 读物和工具书, 在伯力创刊了一份新文字六日报《Yngxu Sin Wenz》(拥护新文字),汉字报纸《工人之路》辟了新文字专页。据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1933年统计,三年中出版的课本、读物、文法、词典共10万多册。

1932年10月26日,我国文字拉丁化代表大会召开第二次会议,讨论拉丁化新文字的出版和教学问题,并成立一个由11人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对方案和写法进行若干修正。

在我国

由于当时 的 , 迟至1932年才有人简单报道苏联推行我国拉丁化新文字的消息。接着在1933年,世界语者焦风(方善境)翻译介绍了 的《我国语书法之拉丁化》,引起一些世界语者的注意。通过上海世界语者和苏联世界语者联系,才得到有关拉丁化新文字的各种资料,在上海世界语协会机关刊物《世界》的附刊《言语科学》上陆续发表,引起了各方面人士的注意和讨论。1934年,上海文化界人士陈望道、 等发起讨论提倡“大众语”,上海世界语者叶籁士等在讨论中介绍拉丁化新文字,认为是书写大众语、普及群众文化科学知识的较好工具。这个意见得到鲁迅的大力支持,他接连写了《论大众语──答曹聚仁先生》、《门外文谈》、《汉字和拉丁化》、《我国语文的新生》、《关于新文字》等著名文章,并捐赠稿费作为出版拉丁化新文字书刊的经费。由于拉丁化新文字的简单易学,尽管 禁止和一些人反对,它很快在青年学生和青年职工中推行开了。

拉丁化新文字在国内的推行可以分4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34年8月“中文拉丁化研究会”成立到1937年 前夜。以上海、北平、广州、闽南等地为中心。 是1935年“一二·九”学生救亡运动前后。第二阶段从1937年 发生到1945年 结束。以上海、武汉、广州、香港和延安等地为中心。 是1938年上海难民收容所的新文字实验和1940~1942年陕甘宁边区的新文字冬学。第三阶段是1945年 胜利到1949年我国建立。以上海和香港为中心。 是1947年 运动前后。第四阶段是我国建立到1955年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召开。以上海、广州、武汉、旅大等地为中心。 是建国初期恢复推行。

拉丁化新文字从开始到结束,一直是个群众运动,因此在推行的方式上总是带着群众运动的特色。推行主要通过下列一些方式:

(1)成立团体。拉丁化新文字的团体成立很多,用研究会、学会、协会、促进会、推行社等名称。据统计,在运动初期,全国成立的团体有80多个,最早的是上海的“中文拉丁化研究会”(1934年8月)。成立团体最多的是“一二·九”学生救亡运动时期的北平。全国性的团体是1935年12月陶行知等在上海发起的“我国新文字研究会”。抗战开始后成立的团体也不少,有40~50个,但都难于开展工作。我国建立后,从1949年到1950年,全国有20多个市县成立了团体。

(2)制订方言拉丁化新文字方案。各地制订的方言拉丁化新文字方案有上海话(后来改为“江南话”)、苏州话、无锡话、宁波话、温州话、福州话、厦门话、客家话、广州话、潮州话、广西话、湖北话、四川话等13种。其中以上海话新文字方案制订最早,在1936年2月公布推行。

(3)知名人士倡导。抗战前支持这个运动最积极的是鲁迅,还有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抗战初期,教育家陈鹤琴和语文学家陈望道组织和领导了上海的新文字工作(图1)。在北平,抗战前一些教授如语言学家王力等也赞助这个运动。在香港,积极支持这个运动的是北洋 时代热心推行注音字母的张一麐,还有当地著名人士冯裕芳和香港大学教授许地山、马鉴、陈君葆等。在陕甘宁边区, 、 、 、 、 、谢觉哉等都是拉丁化新文字的积极倡导者。我国建立后,全国各省市和各高等院校成立的新文字团体几乎都有知名的学者教授参加。

(4)开班教学。全国各地开办的学 班,包括各种师资训练班、讲 班和识字班(即扫盲班),前后大约有1000多个,参加学 的有10多万人。 初期,上海举办了很多难民新文字班,陕甘宁边区举办了很多冬学新文字班,我国建立后,东北各铁路局为了使用新文字铁路电报举办了很多报务员新文字班。

(5)出版书刊。抗战前全国出版的图书包括概论书、课本、读物、工具书共61种,报刊36种。抗战初期上海出版的图书有54种,报刊23种;陕甘宁边区出版的图书有16种,报纸1种。其中影响较大的图书是上海中文拉丁化研究会编的《我国话写法拉丁化──理论·原则·方案》(图 2);刊物是上海出版的《SinWenz》(新文字)月刊、《Zhungguo Yjan》(我国语言)半月刊和《语文》月刊,北平出版的《Beiping Sin Wenz》(北平新文字)半月刊;报纸是上海出版的《Womndi Shgie》(我们的世界)、《 Dazhung Bao》(大众报)和陕甘宁边区出版的《新文字报》。我国建立初期,新文字书刊的销售量猛增,达 130多万册。上海新文字工作者协会编的《语文知识》月刊每期发行15万册。

(6)社会应用。拉丁化新文字的社会应用主要在东北铁路电报和海军的手旗、灯号、无线电通信方面。从1950年到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前,东北铁路电报全部用新文字。从1953年到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海军的手旗、灯号和无线电通信也全部用新文字。·此外在课本和字典注音、速记、索引,以及外国人学 汉语方面,有的也用新文字。

参考书目

中文拉丁化研究会编:《我国话写法拉丁化──理论·原则·方案》,拉丁化研究会出版部,上海,1935。

:《文字改革文集》,我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1978。

倪海曙:《我国拼音文字运动史简编》,时代出版社,上海,1948。

倪海曙:《拉丁化新文字运动的始末和编年记事》,知识出版社,上海,1987。

倪海曙:《我国语文的新生──拉丁化我国字运动二十年论文集》,时代出版社,上海,1949。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诒玮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拉丁化新文字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诒玮;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4608.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