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克莱斯特,H.von

[拼音]:Kelaisite

[外文]:Heinrich von Kleist (1777~1811)

德国戏剧家、小说家。1777年10月8日生于奥得河畔法兰克福一个军官家庭。1792年进波茨坦近卫军团服役,1793年参加对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干涉战争。1799年辞去军职,在大学中攻读哲学、物理学和数学。1800年迁居柏林。曾到各地旅行,结识歌德、席勒、维兰德等人。1805至1806年在柯尼斯堡的普鲁士 机关供职。1807年辞职,在前往柏林途中被法国占领当局逮捕。同年获释,迁居德累斯顿,与作家亚当·米勒合办文艺杂志《太阳神》,并同浪漫派作家蒂克等人交往。1809年5 月奥地利军队在阿斯佩恩—埃斯林战胜拿破仑,他曾赴奥参观战场。1810年在柏林创办《柏林晚报》,受米勒的影响,批评 的改革,受到当局的干预,难以维持。1811年11月21日 。

克莱斯特的创作正当德国文学的浪漫主义时期,作品带有浪漫派的特点:神秘主义和强调德意志民族优越的德意志国粹主义。他的《海尔布隆的小凯蒂或考验》是一出典型的浪漫主义骑士剧,不少文学史家因此把他归入浪漫派作家之列;但他的创作大多取材于古希腊、罗马和古日耳曼的历史,着重人物心理刻画,因而又有一些文学史家称他为“介于古典和浪漫派之间”的作家;而克莱斯特有几部作品的现实主义因素却又非常突出。喜剧《破瓮记》(1808)是他的现实主义代表作,它抨击殖民战争和官厅欺压人民,暴露普鲁士司法制度的 ,它和莱辛的《明娜·封·巴尔赫姆》、豪普特曼的《獭皮》并称为德国文学中的三大喜剧。他的另一部现实主义代表作中篇小说《米夏埃尔·科尔哈斯》(1810),描写16世纪德国农民战争时期一个贩马者被逼为匪,声势大盛,官府无可柰何;之后他听信马丁·路德的“调解”,放下武器,结果被捕而遭杀害。这部作品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暴 ,颂扬了人民反抗压迫的英勇斗争。《智利地震》(1807)是著名的短篇小说,以智利的一次大地震为背景,描写一对纯洁的青年情侣悲惨的遭遇,揭露了教会的罪行,歌颂了作者理想中的人性美德。

克莱斯特的创作主要是戏剧,除喜剧《破翁记》外,较重要的还有《赫尔曼战役》(1808)和《洪堡王子弗里德里希》。前者取材于日耳曼英雄赫尔曼击败罗马占领军的史实,以激励人民反对拿破仑的占领。后者取材于普鲁士勃兰登堡历史,描写洪堡王子因不愿坐失战机,擅自出击敌人,取胜后却因违反军纪被判 ,之后得到赦免。作者含蓄地批评当时普鲁士王对拿破仑入侵无所作为的态度,而通过对王子的赦免,又反映了他希望普王抗法的爱国热情。这部剧本于1810年完成,未能上演,也未出版。他的剧本还有《施罗芬施泰因一家》(1803),《罗贝尔特·居伊斯卡》(片断,1808),悲喜剧《安菲特律翁》(1807),悲剧《彭忒西勒亚》(1808)和浪漫主义骑士剧《海尔布隆的小凯蒂或考验》(1810)。

克莱斯特著名的短篇小说还有《O地的候爵夫人》(1808)、《圣多明各的婚约》(1811)等。他还写了许多简短的轶事,著名的有《近期普鲁士战争的“轶事”》、《困惑的市参议会》、《酗酒者和柏林钟》等。他写有文学论著《论木偶戏》(1810),说明艺术的优美出自艺术家在创造时不受拘束的心灵状态。《论在讲话过程中思想的逐步形成》(1806)谈到语言与思想不可分割的联系。他还写了《一个画家给他儿子的信》、《一位青年诗人给一位青年画家的信》、《一位诗人给另一位诗人的信》等申述他对写作方法、学 遗产、内容与形式等问题的看法。

克莱斯特的作品表现了人们为权利、爱情、真理和祖国而进行斗争的决心,对普鲁士 和军国主义制度进行了一些批判,情节紧张,戏剧冲突鲜明,语言清晰,形象生动,有创造性;但带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人物受命运的摆布,情节的展开和转折常受偶然性的支配。这种神秘主义创作思想削弱了作品的艺术力量和教育作用。

参考书目

C.Hohoff, H.von Kleist in Selbstzeugnissen und Bilddokumenten, Hamburg,1974.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吉羽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克莱斯特,H.von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吉羽;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4604.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