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老调

[拼音]:laodiao

戏曲剧种,又名老调梆子。流行于河北省保定、沧州、衡水、石家庄等地区。清初,这一带农村举办民间花会时,在“小车会”、“旱船”等节目里多传唱一种“河西调”,俗称“娃娃”,即元、明以来俗曲中之〔耍孩儿〕。其结构为8句一段的曲牌形式。句式为 3句、3句、2句的“三三二”段体,演唱时可根据情节的需要,在曲牌中间部分插入上下句反复的句式。老调的唱腔,最初是在河西调的基础上变化产生的,并受到当地高腔以及说唱艺术的影响,形成戏曲雏型。后又吸收和借鉴山陕梆子,发展成为独立的板式变化体唱腔结构体制的戏曲剧种。早期演出剧目以生、净戏为主,如《山海关》、《反云南》、《高平关》、《下河东》、《下边庭》、《康熙访山东》等。生、净分行不分腔,都由老生扮演,同唱老生调,俗称为“老调”。又因采用枣木梆子击节,故又称老调梆子。老调形成之后,一直与演生、旦戏见长的丝弦合班演出,艺人也兼唱两种声腔,群众称它们为“老调丝弦”。

清光绪年间至 之前,是老调剧种较为发达的时期。著名戏班有韩大仓班、高老寿班。著名艺人先后有韩大仓(霸州红)、周福才、张贵良(小莲花)、张连明、刘殿甲、张文海等,有的到过北京、天津、张家口、沈阳、哈尔滨等地演出。老生周福才,在名鼓师白壮、名琴师白强的协助下,革新演唱艺术,吸收并融化西河大鼓和河北梆子的唱腔,从原来生、净不分的老调唱腔中,创造出新的老生唱腔,不仅促成生、净分腔的变化,而且丰富了老生唱腔的表现力。同时,他学 了河北梆子《调寇》、昆曲《湖心寺》、京剧《双狮图》等剧目的身段和技艺,形成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之后,老调分成两大流派,周福才等经常活动于保定地区东北部,以演出《调寇》、《临潼山》等文老生戏为主,注重唱功和做功,质朴抒情,善于刻画人物,称东路。萧宽玉(杠子红)等,经常活动于保定地区西南部,以演《下河东》、《太平城》等文武老生戏见长,注重靠架和武打,唱腔挺拔,动作豪放,称西路。老调常用板式有:头板、二板、三板、拨子、起腔、乱导板等。伴奏乐器主要有板胡、二胡、笛、唢呐等。

1937年, 爆发,老调日趋衰落。我国成立后,先后成立了河北省定县、正定、高阳、安国、阜平县专业剧团。50年代,有以专唱老调或专唱丝弦的剧团出现,结束了老调、丝弦合班演戏的状况。1959年组成保定地区老调剧团,并培养出第一代女演员,使旦行的剧目和表演有了相应的发展。代表剧目有《调寇》、《潘杨讼》、《忠烈千秋》、《下河东》、《国公图》、《杨金花夺印》等,也演出过《袁天成革命》、《娘俩俩》、《红灯记》等现代戏。其中《潘杨讼》、《忠烈千秋》已摄制成影片。名演员有崔澄田、刘守谦、马建章、王贯英、周淑琴、辛秋花等。

参考文章

老调重谈造句素材

老调重弹造句素材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任梦琪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老调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任梦琪;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4541.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