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ülü
成体系的“律”,各有一定音高标准与相应律名,在我国古代乐律学中统称“律吕”。“律吕之学”即律学,亦即对成体系的“律”所作的研究。
“律”指的是规律性的、成体系的标准音高。《国语·周语下》伶州鸠论律:“律,所以立均出度也。”“立均”,确定音阶中各音的位置(并以标准音阶首音所应律名作为均名);“出度”,提出相应各律振动体的长度标准。成体系的、互有规律联系的“律”才可以称为“律吕”。
我国传统音乐实践中所应用的各种律制当以纯律为最早;理论计算则以三分损益律最先出。西周编钟铭文中已经出现三分损益律名“妥宾”(即蕤宾)、“无旲”(即无射)等。“律吕”的语源出于三分损益律的六律、六吕。它在“伶州鸠论律”一文中是作为十二律的总称出现的。州鸠按十二律次序分单数、双数排列,后世把其中单数各律称为六阳律;双数各律称为六阴吕(伶州鸠称为“六间”)。如图:
“律吕”的有关名词及解释如下:
十二律六律六吕的总称。以黄钟为首,按半音关系从低向高排列。十二律名,本义已不可考。先秦文献中州鸠所作解释,出于礼乐思想的道德规范,未曾论及本源;后世因之而穿凿附会者无一可取。十二律的绝对音高,因历代黄钟律音高标准之不同而随之上下。对不同律制而言,上列十二律名的精确音高关系一般仅指三分损益关系的前十二律,称为十二正律。有时,亦用作兼含变律在内的“律位”名称(见宫调、琴律)。
六律伶州鸠论律中,仅称单数各律为“六”。“六律”始见于汉代出现的《周礼·春官》。其他先秦典籍中如《国语》史伯论乐中所记西周末六律概念,《左传》昭公二十年、昭公二十五年论五声,皆可解释为六声音阶,而非六个阳律的涵义。
六吕、六间州鸠称为六间之双数各律,汉以后称为六吕。先秦《曾侯乙磬铭》称为“间音”者另有涵义,指音(即变音)而不指律。但其“间”字本义仍与“六间”无异,六吕即六律之间的律。
六同原出《周礼·春官》“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一说“同”字即“间”字误刻,六同即六间。一说“同”字即“铜”,指铜质律管而言。清代纪大奎则以为“六同”属于另一黄钟音高系统(实即变律),六同并非六吕。
总论律吕,狭义概念仅指三分损益律的十二正律,对阴阳之分可弃其迷信附会之说而理解为单、双数概念。广义之律吕兼含变律(包括其他律制与复合律制),“律”之成体系者概称“律吕”。
参考文章
带“律吕”的诗句大全文学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付依煊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律吕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付依煊;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4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