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atong yu xiaokang
我国古代儒家所宣传的两种不同的社会理想。均出自《礼记·礼运篇》。“大同”是“天下为公”的较高理想社会。在大同社会里,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 乱贼而不作”。这反映了理想化的原始公有制社会的一些特征。“小康”则是自禹开始的家天下。在小康社会里,人们“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为了维持这种私有社会的秩序,就必须提倡礼义,“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又由于“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以礼义为纪就显得更加迫切,以致达到“失之者死,得之者生”的程度。这反映了阶级社会形成后的一些特点,也说出了“礼义”产生的社会根源。
儒家“大同”思想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如近代思想家洪秀全、 、 、国父等人都曾受到“大同”思想的启迪,并以此鼓舞人们为争取美好的社会而斗争,反映出他们试图在小生产基础上建立大同社会的乌托邦思想倾向。“小康”思想对宋明时期一些思想家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付熹玥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大同与小康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付熹玥;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4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