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uxuemu wenhua
[外文]:Pit Tomb Culture
东欧南部草原地带的铜石并用时代至早期青铜时代文化。亦称古代竖穴墓文化。其分布东起南乌拉尔,西到德涅斯特河,南起北高加索,北抵伏尔加河中游。年代为公元前第3千年初至前第2千年初。该文化在伏尔加-乌拉尔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基础上形成,至末期,在伏尔加河地区,经波尔塔夫卡文化发展为木椁墓文化,在西面则被洞室墓文化等所取代。20世纪初,苏联考古学家B.A.戈罗佐夫最初发现,并定名为竖穴墓期,作为东欧南部青铜文化的第一期。其本身可分为3期,大致分别以前2500年和前2250年为界线。
在该文化分布的西部地区,发现有中、晚期的定居聚落。第聂伯河下游右岸的米哈伊洛夫卡遗址,面积达1.5公顷。住所为半地穴式和平地起建的石基草泥房,内有草泥炉灶。晚期出现多间的房屋,聚落建有防御用的石墙和壕沟。墓葬一般为有冢的竖穴单人葬。墓穴通常作长方形,以木料为盖板。死者多屈肢,以赭红土染色,仅随葬少量陶器、工具和饰物。晚期西部地区出现无冢墓地。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附近的“警卫墓”,则代表一种同冢数人的埋葬。该冢高达9米,墓内葬3人,主葬一男子,其他2人是后来埋入的。该墓出土的一辆整木轮的双轮车,是东欧迄今所知最早的车子。从墓葬情况看,此时当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变的阶段。人骨鉴定证明,居民属欧罗巴人种长颅类型。
陶器内外壁用齿形器修平。多蛋形罐,从中期起也有平底器,晚期见有带足的钵。纹饰一般是由划纹、篦纹、戳刺纹组成的饰带,其间以波浪纹、之字纹和平行线纹分隔开来。石器有用燧石压制的刀、匕首、镞、镰刃、刮削器,还有锄和磨盘。骨器有鱼镖、鱼钩、锥、针、串珠、双锤形别针等。从中期开始出现红铜器,有刀、锥、斧、凿、锛、螺旋形鬓环等。晚期发现青铜的刀、锥,以及加工金属的锻锤和熔炉的风嘴,证明已有本地的青铜铸造业。根据上述工具以及出土的兽骨、谷粒判断,当时主要的经济部门是畜牧,在草原为游牧或半游牧,在河谷则是与农业相结合的饲养业,畜类有绵羊、牛、马,渔猎也较重要。
该文化受到迈科普文化的强烈影响,东面与中亚的扎曼巴巴文化、南西伯利亚的阿凡纳谢沃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相似,西面则与特里波利耶-库库泰尼文化发生密切的联系。该文化有数个地方类型,亦有人将它们视为独立的文化,而将竖穴墓文化作为文化群来看待。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任紫莹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竖穴墓文化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任紫莹;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3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