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财政收支平衡

[拼音]:caizheng shouzhi pingheng

[外文]:balance of state revenue and expenditures

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个财政年度)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之间的等量对比关系。事实上,财政收入与支出在总量上的平衡,只有在编制预算时才能存在。预算执行结果收入与支出恰好相等的绝对平衡状态是很少见的,通常不是收大于支,就是支大于收。由于超过收入的支出在资金和物资上是没有保证的,往往会给经济带来不利影响,所以,为了稳妥起见,人们往往在 惯上把收大于支,略有结余的情况称之为财政平衡。但是也有另一种观点认为,既然预算执行结果无法做到收支绝对平衡,那么略有结余或略有赤字都应视为财政平衡。

平衡口径

各国有所不同,其差别主要表现在如何处理国债收支上,有的国家把国债收支列入财政收支平衡的范围,如苏联;有的国家则不列入,如美国;也有的国家在计算财政平衡时把一部分建设国债包含在正常收入之内,把为弥补赤字而发行的国债视为财政赤字,如日本;我国把国债收入列入正常收支范围,而不视为赤字。

平衡政策

早在我国奴隶社会就有“量入以为出”(《礼记·王制》)的记载(见量入为出)。

自由资本时期的国家财政一般也要求收支平衡,其出发点在于简政节支,以适应资本经济自由放任、自由竞争的要求。到了垄断资本时期,尤其是20世纪30年代出现严重经济危机之后,许多资本国家相继采取赤字财政政策,试图通过扩大 开支来扩大就业,增加有效需求,从而 经济发展,以缓和经济危机。赤字财政已成为现代资本财政的一个基本特征。以美国经济学家P.A.萨缪尔森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家提出财政周期平衡理论,这是放弃年度收支平衡,只求在一个经济周期内实现财政平衡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资本经济存在周期性波动,国家财政对经济的干预和渗透应当是赤字与结余的交替使用,以适应经济周期的变化。依据这种理论所实行的财政政策被称之为“补偿性财政政策”,即在经济萧条阶段,实行赤字财政政策;在经济繁荣阶段,则实行盈余财政政策,并以繁荣时期的财政盈余来弥补经济萧条时期的财政赤字,实现财政收支的周期性平衡。但是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经济危机时的财政赤字所造成的通货膨胀等消极后果,是无法用繁荣时期的财政盈余抵消的。在补偿性财政政策下,并没有出现经济繁荣时期的财政结余,更谈不上熨平资本经济的周期震荡,而普遍出现的却是西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滞胀”局面。因此,各国 不得不放弃周期平衡理论和赤字财政政策,纷纷寻找救治经济危机的新药方。

我国坚持实行“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财政政策。因为从主义国家经济建设的实践来看,不论出现过多的财政结余,还是财政赤字,都会对国民经济产生不利影响。过多的财政结余,会导致物资储备不合理,积压过多, 减缓;出现赤字,可能导致财政性货币发行。从资金和物资的关系上说,是安排了一部分没有物资保证的支出,其结果会造成物资供应紧张,物价上涨,直接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财政收支平衡意味着财政分配与物资分配相适应,这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

实现年度平衡的途径

在我国,最主要是发展经济,增收节支。从预算管理来说,①在编制预算时,要坚持收支平衡、量入为出的原则。如果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出现收支差额,则要及时采取措施增加收入,压缩支出,发行公债,以实现预算收支平衡。

(2)在预算执行时,要加强税收征管,防止收入流失,严格控制支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保证财政收支平衡。

(3)编审决算时要严格核实各项收支,应收未收的收入,要坚决收上来;应该退库的收入,要及时办理退库,各项支出要严格按规定列入决算,消除财政虚假收入的情况,以实现财政收支的真正平衡。

参考书目

王琢、黄菊波:《国力论》,我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北京,1982。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毅然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财政收支平衡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毅然;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3574.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