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ingzigong
戏曲表演基本功之一。翎子,是插在盔头上的两根约五、六尺长的雉鸡翎,除起装饰作用外,还通过舞动翎子,作出许多优美的身段动作,借以表现人物的心情、神态。翎子功,即舞动翎子的技巧、功夫,俗称“耍翎子”。生、旦、净、丑各行脚色都用,小生用得最多,故有“雉尾生”(“翎子生”)一行。插戴翎子的多为英武(如周瑜、穆桂英)、勇猛(如杨七郎)、慓悍(如典韦)或暴戾(如屠岸贾)的人物。按旧例,草莽英雄如《九龙山》的杨再兴、《盗御马》的窦尔墩,旧时的外邦君主将帅如《挑滑车》的金兀术、《苏武牧羊》中的单于王等都戴翎子,同时加戴狐尾。神怪妖魔如《青石山》中的周仓、《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的白骨精等也多插翎子和加戴狐尾。耍翎子的技巧有单掏翎、双掏翎、单衔翎、双衔翎,以及绕翎、涮翎、抖翎、摆翎等多种,可以表达喜悦、得意、气急、惊恐、沉思、忧虑等各种感情。蒲剧、晋剧等梆子剧种的翎子功尤为出色,并有许多特技,如《小宴》中吕布的耍翎子特技,在刻画人物性格和表达人物感情上,有突出的戏剧效果。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羽宇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翎子功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羽宇;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3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