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斯特劳森,P.F.

[拼音]:Sitelaosen

[外文]:Peter Frederick Strawson (1919~  )

英国哲学家,日常语言哲学牛津学派的重要代表。1939年大学毕业后到英 队中服役。1945年退伍后,先后在北威尔斯大学和牛津大学讲授哲学,1966年任高级讲师,1968年任韦恩弗利特讲座教授,1977年被授予爵位,1979年退休。其著作有:《逻辑理论导论》(1952)、《个体:试论描述的形而上学》(1959)、《感觉的界限》(1966)、《逻辑学和语言学论文集》(1971)、《逻辑和文法中的主词和谓词》(1974)、《自由和愤慨》(1974)等。

斯特劳森在其哲学活动的前期,着重研究意义、指称、真理等问题。他强调把语词或语句与语词或语句的使用严格区别开来,认为意义是语词或语句本身的功能,指称是语词使用的功能,真假是语句使用的功能。他不赞成B.A.W.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反对把真、假和无意义这三者相提并论。他还仔细分析了“真的”一词,认为这个词不是用于描述,而是用于完成不同的行为,如表示赞同、承认、许可、保证等等。他坚持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的区分,反对W.V.O.奎因对这一区分的攻击。他既承认人工语言有许多优点,但又认为,命题演算、谓词演算等逻辑手段,不能充分表现日常语言的复杂的逻辑特征,因而需要用日常语言的逻辑补充形式逻辑。

斯特劳森在50年代末转向研究“描述的形而上学”,认为过去对日常语言实际用法的研究固然重要,但范围过于狭窄,不能充分满足形而上学的需要。因此,他提出要深入研究语言背后的事物,从而揭示出我们的概念结构的最一般特征。他认为,这种形而上学不同于“校正的形而上学”,因为它的目的在于描述我们关于世界的思想的实际结构,而不在于构造一个更好的结构;也不同于通常的概念分析,因为它试图揭示概念结构的最一般特征,其研究范围比概念分析大得多,而且具有更大的普遍性。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天纵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斯特劳森,P.F.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天纵;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3437.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