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ayao jiushiqi zhizuochang
包括旧石器时代早期和晚期的石器制作场各一处。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东北大窑村附近,地处大青山前的丘陵地带。早期制作场在村南的四道沟,晚期制作场在村南的二道沟,地质时代分别为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70年代由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和文物工作队发掘。
旧石器时代早期制作场遗物发现于中更新世的离石黄土即红色土层的底部,出土了许多大型的燧石块,有的长达1.5米,宽、厚各达1米左右。其周围密布人工打制的石片和石渣、石块之类。石制品中典型的石片不多,成型的石器更少。有两块大燧石,周身遍布剥落石片的痕迹,在周围5平方米的范围内,分布着多达560件长2厘米、宽1厘米以上的石片、石块和石屑,密集成层。其下还有另一石片层。在另一块燧石的周围,有 3件大石片,可以同燧石块复合到一起,它们显然是从大燧石上打下来的。此外还发现几件可以复合到一起的石片和石核。由此可以想见当时人们开采石料、制作石器的情形。
旧石器时代晚期制作场晚期石器制作场的所在地,广泛地分布着晚更新世的粉砂质黄土,在这层黄土的上部,夹有一层分布很广的黑垆土。在黄土和黑垆土底部,都发现有很厚的石片、石器、石渣层。其中,典型的石片和石核数量很多,石器较少,制作石器所遗留的半成品和废品则占绝大多数,反映了石器制作场遗物的特点。在石制品中,大部分石核是盘状和多面体状的。有一件棱柱状石核,长5厘米,台面较大直径为3.8厘米,经过修整,遍布疤痕,打片方法是自上而下由两端分别进行的,除器形稍大外,型式同新石器时代的细石器石核近似。石片角一般都不大,多数在110°以内。打击点集中,半锥体明显,是用石锤直接打击的。以中小型的长石片数量最多。石器类型简单,只有砍斫器、尖状器和刮削器等几种。刮削器数量最多,其中以龟背形刮削器较为特殊,系用石块做成,劈裂面平坦,背面隆起如龟背,遍布加工痕迹,型式和制法比较固定,是这个石器制作场的典型器物,可用于剥兽皮、刮兽肉和加工皮革等。此外,在呼和浩特市东前乃莫板村的脑包梁上,也发现有一处石器制作场,同二道沟的一样,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有人把这两处石器制作场称作“大窑文化”。
意义大窑石器制作场是较重要的考古发现。尤其是四道沟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石器制作场,在我国是唯一的发现。大窑石器制作场的发现,揭示出人们从原生岩层中开采石料,就地制作工具的情形。因此,它对于研究旧石器的制作程序和工艺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参考书目
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呼和浩特市东郊旧石器时代石器制造场发掘报告,《文物》1977年5期。
吕遵谔:《我国旧石器时 古概况──兼论大窑文化》,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印,1980。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文彦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大窑旧石器制作场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文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3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