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ehui Xuepai renkou lilun
[外文]:sociological population theories
一种用社会学的观点探讨社会各种因素与人口过程之间相互关系的学说、流派。主要在19世纪中叶和20世纪30年代流行于法国和美国。代表人物众多,学说纷纭。但该派理论有一个共同特征,即认为大量人口问题并不是纯经济观点所能说明的,许多社会因素(如宗教、社会制度、风俗 惯、文明程度、社会心理、价值观念等)也影响人口发展过程,因此必须用社会学的观点来探讨人口问题。在法国,社会学派人口理论的先驱是18世纪启蒙思想家C.de孟德斯鸠,他认为人口受到时代的政治组织、社会组织以及宗教、文化的影响。到19世纪中期,社会学人口观在法国流行,F.勒普累以社会制度来说明人口;A.科斯特和É.迪尔凯姆把人口与社会进步联系起来,认为人口增长推动了社会进步。到19世纪末期,A.迪蒙创立了“社会毛细管学说”,认为法国的出生率下降是因为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产生了个人向上的强烈要求,个人为了满足自己向上的 ,宁愿减少生育,以减轻养育子女的负担。他的人口理论在法国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法国人口思想的主流。之后,社会学家L.博略和社会统计学家A.-L.-J.贝尔蒂尤提出了“文明学说”,他们认为迪蒙的“社会毛细管学说”只不过是文明的象征,促进文明的因素除荣华富贵外,还有城市的发达、中等阶级的发展、文化教育的普及等,所有这些共同导致了出生率下降。在美国,社会学家F.H.吉丁斯和F.A.布西都从人口角度来探讨社会发展过程,并用人口来说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如经济、政治、文化、心理等)。在英国,H.斯宾塞创立了人口有机论,认为个体发展同种族延续成反比关系,优胜劣汰是人口发展的规律。意大利社会学家C.吉尼继承了斯宾塞以社会进化论说明人口的传统,并把生物因素看作人口变动的原因,从人类文化发展程度来说明人口发展的规律。德国的G.马肯罗特从历史和社会学角度来说明人口,认为应该从社会结构来探讨人口通过出生、死亡、结婚等因素的运动规律。
社会学派人口理论有许多观点是不科学的,它们歪曲了社会发展规律和人口发展规律。但是,从社会学角度出发,把人口发展过程同许多社会因素联系起来加以分析,为人口学的研究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途径,是值得肯定的。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文言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社会学派人口理论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文言;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2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