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iefuqinke
[外文]:Тарас Григорьевич Шевченко (1814~1861)
乌克兰诗人。1814年3月9日生于农奴家庭。童年曾从教堂执事学会读书识字,并热爱绘画。14岁起作地主的僮仆,后随主人前往彼得堡。俄国名画家勃柳洛夫同情谢甫琴科的境遇,为大诗人茹科夫斯基作了一幅画像,以拍卖所得为谢甫琴科赎身。 1838年4月22日起他成为自由人。
获得自由的谢甫琴科进入美术学院学 ,并开始从事诗歌创作。早期的诗歌作品采用乌克兰民歌形式,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第一部诗集《科布扎歌手》于1840年出版后,得到别林斯基的好评。描写乌克兰少女的不幸命运和揭露沙皇军官伪善无情的长诗《卡泰林娜》(1838),是他的代表作之一。1841年他又以乌克兰农民在1768年反对波兰贵族地主统治的英勇斗争为题材,写成著名的长篇抒情史诗《海达马克》。1845年谢甫琴科从美术学院毕业,获自由艺术家称号。
1843和1845年,谢甫琴科曾两次回到乌克兰。这时他开始确立革命 主义的信念。他目睹乌克兰农奴的悲惨生活,写成诗集《三年》(1843~1845),其中有反对沙皇统治的政治讽刺诗《梦境》,有反映沙皇俄国是“各族人民的牢狱”的长诗《高加索》,有号召人民起来“粉碎奴役的锁链”的《遗嘱》(即《当我死了的时候……》)。这些诗歌表明诗人走上现实主义的道路,标志着他的创作的新阶段。他因参加当时的秘密政治团体“基里尔—梅福迪兄弟会”,被沙皇当局逮捕,判处徒刑,贬为士兵,流放到中亚细亚一带。沙皇尼古拉一世指令“严加监视,禁止写作和绘画”。他秘密地用一个小本子写诗,藏在靴筒里。在这些所谓“靴筒诗抄”中,收有他在流放期间写的100多首诗。 1848年他参加参谋部军官率领的中亚咸海考察团,暂时摆脱军队中的限制,作了不少风景画,并用俄文写成《音乐家》(1854~1855)、《艺术家》(1856)等自传体小说。1855年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即位宣布大赦,谢甫琴科直到1857年才获得释放。但正如他所说:“这种自由就象狗被系在铁链上。”
谢甫琴科返回彼得堡后,受到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涅克拉索夫等人的欢迎。他写了不少政治性很强的诗歌作品,号召人民“把斧头磨得更加锋利”,一致起来反对沙皇暴政和农奴制度。他在《命运》、《诗神》、《光荣》(1858)等三篇组诗中,写出他对诗歌的要求:“要用诚实的语言去传播真理。”1860年他的诗集《科布扎歌手》刊行新版,其中收有200多首诗。1861年3月10日于彼得堡病逝,按照他在《遗嘱》一诗中的愿望,葬在乌克兰第聂伯河畔故乡的大地上。
谢甫琴科一生的命运极其悲惨。他只活了47岁,其中24年过的是农奴生活,接着是10年的流放,其他13个所谓“自由”的年头,是在沙皇的宪警监视之下度过的。因此他曾说:“我的生活的历史,组成了我祖国历史的一部分。”谢甫琴科的诗歌创作,对乌克兰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乌克兰人民称他为“伟大的科布扎歌手”,并把他视为乌克兰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和乌克兰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别林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等俄国革命 主义批评家对他都有过很高的评价。 熟悉谢甫琴科的生平和作品。1914年沙皇当局禁止纪念谢甫琴科诞辰100 周年活动时,列宁曾撰文指出他的创作的重大革命意义。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付菀依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谢甫琴科,Т.Г.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付菀依;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2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