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huobi jianding
[外文]:Appraisal of Coinage
鉴别历代货币真伪、优劣、国别、年代、版别、币值、形制特征、冶铸技术、质地成分和确定其价值的工作。
比较鉴别法主要依据历代标准货币的钱文、形制、币材和铸造工艺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辨别。钱文的书体,汉文钱主要有篆、隶、真、草、行、瘦金等多种。每一种书体又因时代与条件的不同而各异。以篆书钱文为例,先秦为大篆,秦至隋以小篆为主,但也有几种变体,如新莽“货泉”的垂针篆,南朝刘宋“孝建四铢”薤叶篆,北周“布泉”的玉筋篆,到了宋代,钱文篆书者尤多,有“皇宋通宝”的九叠篆,仅治平、熙宁二钱篆法不同者,竟有 5~7 种。如再计算币文的部首移位、倒书、传形、减笔、繁笔、异书和字型大小等等,则其版别更加复杂。另外还有契丹、西夏、八思巴、藏、维、满文等少数民族文种。形制则有体制大小、轻重、厚薄、边缘、穿郭、花纹排列和文字组合等多方面的差异。仅以唐“开元通宝”钱上刻铸花纹为例,则有星、月、仰月、俯月、双月、孕月、莲纹、飞鸟、祥云等。如再计算这些花纹所处的部位及不同的组合,其版别的种类更是多种多样。币材则有金、银、铜、铁、铅、纸、布等。如铜钱中就有青铜、黄铜、红铜、白铜等几种主要的不同质地。因古代多即山鼓铸,其质地成份构成更是千差万别。铸造技术则随着时间、地点、条件以及生产水平不同而发展变化。首先采用的是范铸法,早期多用泥范、石范,汉以后则多用金属(铜、铁)范进行冶铸。技术也是由简到繁,由单范到合范,而后发展为多范的迭铸技术。唐宋以后主要用母钱翻沙铸造。根据以上列举历代货币的时代风格及其特征,经过周密的分类排比与细致地对比研究,货币的鉴定工作,基本上可以解决。
辨伪鉴定法大体上是从金属锈色、文字的风格和造伪的方法等几个途径入手。辨锈是鉴定古铜货币真伪的重要方法。出土的古铜钱因氧化而常生锈,因条件不同氧化程度也有着明显的区别,致使古铜钱的锈色也多种多样。如有因入土年久锈层坚硬呈小块状的“硬绿”;有因气候不同而变成的“红绿锈”;还有俗称“水银古”的白色锈。此外,铜质成分不同,接触的物质有别,锈色也各有差异。造伪者为能以假乱真,常伪造各种类似的锈色,不过伪品的锈色,浮而不实,松脆不硬,滞而不活,锈不入骨,容易剥落。再就是假锈是经不起水煮与用碱水刷洗的。古钱造伪的手法很多,主要而常用的有改刻、翻沙和挖补三种。
(1)改刻。是用普通钱改刻成稀有钱。一般是选用较厚的古钱,磨去或铲掉原有的文字,再刻以稀见品的钱文,然后涂上假锈,以掩盖改刻的刀痕。分辨改刻的伪钱,可以从文字、形制上找出原钱的本来面目。改刻的文字,拙劣呆板,软弱无力,极不自然,与原钱的文字风格极不协调,形制上也容易发现差异。
(2)翻沙造伪。是用原钱或木质、软石雕成原钱的模型,做为母钱,进行翻沙铸造。铸成后再涂以黑漆色,或埋入土中,使其逐渐氧化生锈。这种伪钱,因用真钱作模,故铸成后比真钱体形略小,文字也不如真钱有神,其铜质容易辨析。
(3)挖补造伪。是挖去甲钱之字,而以乙钱之字填入的办法造伪。或用字体一致,铜质一样的古钱,挖去其全部或部分文字,再从其他钱上取下需要的文字,或用新造的字贴补上去,然后再造假锈,以掩盖其嵌补造伪的痕迹。分辨这种伪钱,只有细心观察其文字有否嵌补的痕迹,或敲击摔振闻其有否破声来辨析。
古货币传统的辨伪方法,不仅要辨色,还要辨声、辨味。前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应很好总结研究,继承下来,并借助于新的科技手段,不断提高古货币的鉴定水平。货币鉴定除须批判地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外,还要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通史、断代史、专业史)和专业知识 (货币史、钱币学、考古学、金石学、金融史、冶金铸造等等)。并应具有古汉语、古文字学的基础知识和书法艺术的修养。其次还要熟悉 、日本、越南的古货币常识,以免与我国古货币混同。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远航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货币鉴定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远航;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2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