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古观象台

[拼音]:Guguanxiangtai

[外文]:Ancient Observatory

我国古代天文气象观测台。位于北京东城区建国门立交桥西南侧。建于明正统二至十一年(1437~1446)。明清两代封建王朝和北洋 时期,曾连续在这里从事天文和气象观测约 500年。1982年我国 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清两代,北京古观象台属钦天监管辖。明灭元,定都南京,元大都太史院司天台遭破坏,有关设备全部南迁。永乐帝北迁,行在钦天监仍在元太史院旧舍办公,但无仪象,只能在附近的元大都城东南角楼旧址上目视观测。

明正统二至七年,行在钦天监监正皇甫仲和仿南京宋元所遗留下来的浑仪、简仪、圭表和浑象等,铸成铜仪器,将城东南角楼旧址改筑为台体,并建造紫微殿等建筑群。正统十一年(1446)又增设晷景堂,大体形成目前所能见到的建筑布局。全部工程共用10年时间。台基中部黄土夯筑,四周砌砖,平面呈方形,底部边长24.6米,高约15米,成覆斗状,东侧连接城墙,台顶平面高出城墙约 3米。

清康熙八至十二年(1669~1673),经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监造的天体仪、赤道经纬仪、黄道经纬仪、地平经仪、象限仪和纪限仪等 6件大型铜仪安放在观象台上,明铸仪象则被移置台下。康熙五十二至五十四年(1713~1715) 造地平经纬仪;乾隆九至十九年(1744~1754)又安装玑衡抚辰仪,为此将台体向东拓宽约 5米,调整了台上仪器。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古观象台仪器被德、法侵略军瓜分。运往德国的 5件大型仪器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才被迫归还我国。

前夕,北京古观象台所存明代仿铸的浑仪、简仪、圭表、两只漏壶以及晚清制造的折半天体仪和小地平经纬仪等 7件仪器迁往南京,保存在紫金山天文台和南京博物院,北京仅余清制 8大铜仪。

我国建立以来,对古观象台进行多次修整。1979~1983年进行加固修复,主要是修复一段紧靠台体的城墙和台顶的清代展宽部分,在加固城墙工程中采用空心结构,辟为三层陈列和工作用房,参照清代档案资料复建台顶值班室,基本上保存了历史原状。在修复过程中,做了局部考古发掘,探明元代角楼基础夯土层、台顶明代仪象配置情况,找到清初相风竿石础,并绘出古观象台不同历史时期的仪象布局位置变动图。

参考文章

古观象台的简单介绍建筑与名胜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天成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古观象台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天成;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2427.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