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十番锣鼓

[拼音]:shifan luogu

[外文]:multi-repetitious gong-drum ensemble

我国传统器乐吹打乐的一种。流行于江苏无锡、苏州、常熟、宜兴等地。历史上曾有“十样景”、“鼓吹”、“十不闲”等称呼,现亦简称为“十番”或“锣鼓”。主要用于民间婚丧喜庆等活动。

十番锣鼓分为只用打击乐器的“素锣鼓”和兼用管弦乐器的“荤锣鼓”两类。荤锣鼓根据主奏乐器和演奏形式的不同,又分为“笛吹锣鼓”、“笙吹锣鼓”、“粗细丝竹锣鼓”、“粗吹锣鼓”等多种。素锣鼓分“粗锣鼓”与“细锣鼓”两类。粗锣鼓用云锣、拍板、小木鱼、双磬、同鼓、板鼓、大锣、喜锣、七钹;细锣鼓除上列乐器外,加用小钹、中锣、春锣、内锣、汤锣、大钹。

十番锣鼓最少由6人演奏,即同鼓、板鼓、双磬、小木鱼、汤锣1人;笛、七钹、小钹1人;笙、大锣、中锣、春锣1人;拍板、木鱼1人;三弦、大钹 1人;二胡、喜锣1人。

笛吹锣鼓以笛子为主奏乐器。其他乐器有招军、笙、箫、二胡、板胡、三弦、琵琶、月琴及粗锣鼓的打击乐器。笙吹锣鼓以笙为主奏乐器;其他乐器有长尖、箫;弦乐器与笛吹锣鼓同;打击乐分别用细锣鼓或粗锣鼓编制。粗细丝竹锣鼓以粗(指大、小唢呐和笛子)、细(笙吹锣鼓弦乐编制)管弦乐、锣鼓乐轮翻演奏为特点。

十番锣鼓结构特点多以锣鼓段为中心,把若干曲牌按一定结构程式连缀而成。锣鼓段多数由“七”(四拍七记),“五”(三拍五记),“三”(二拍三记),“一”(一拍一记)等句式作各种不同组合而构成。如《十八 二》、《合八》、《金橄榄》、《螺丝结顶》等。锣鼓段的配器常按照“七”(齐钹)、“内”(喜锣)、“同”(同数)、“王”(中锣)顺序作轮翻演奏,故有《大四段》、《小四段》或“四番”的称谓。

十番锣鼓的主要曲目:笛吹粗锣鼓曲《下西风》、《翠凤毛》、《万花灯》、《大红袍》、《喜元霄》;笙吹粗锣鼓曲《阴送》;笙吹细锣鼓曲《寿亭候》;粗细丝竹锣鼓曲《香袋》、《十八拍》;丝竹细锣鼓曲《三阳开泰》;粗吹锣鼓曲《将军令》;以及清锣鼓曲《十八 二》、《擒锣》、《清钹锣鼓》等。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炫明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十番锣鼓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炫明;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2278.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