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玺印鉴定

[拼音]:Xiyin jianding

[外文]:Appraisal of Seals

对古玺印时代、质地、用途和真伪的鉴别。我国古代玺印起源很早。在春秋末期至战国时期,玺印已开始普遍使用,至今遗存较多。战国时期的印称为“”,即玺。以后各代则通称为印章。玺印的质地除铜质外,还有金、银、铁、玉、陶瓷、骨、牙、木、晶石等质料。宋元以后,文人刻石,石章便开始流行。明、清时期治印,名家辈出,流派纷呈,使篆刻成为一种专门艺术。玺印的著录和研究,始于宋代。北宋王俅《啸堂集古录》下卷中已有关于古代玺印的著录。元代吾丘衍的《学古编》,则是古代玺印研究的专论。近代,随着古文字学研究的深入,古玺印的研究才有了较大的进展。清末瞿中溶著《集古官印考证》、陈介祺编《十钟山房印举》等,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我国成立后,古玺印研究出现更加繁荣的局面。1981年罗福颐编成的《古玺汇编》及《古玺印概论》等著作是这方面重要的代表。

古代玺印的鉴定,主要应从名称、质地、形制、文字、纽制和款式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才能达到断代和辨伪等目的。

名称的辨识

古玺印中多有玺、印、章、宝、记、关防、符、契、信等字名,各代所用的字名也有所区别。

(1)玺。春秋战国时期官、私印皆称“”,即玺字的古体。秦以后,玺字一般为帝后印称谓。汉代王印也称玺。

(2)印。秦时开始称印,如秦“昌武君印”等。此后,一直沿用。

(3)章。汉武帝时官印中开始使用,但仅限于高级官吏,如汉代传世“广汉大将军章”。汉魏将军印也都称章。隋唐时废止。

(4)宝。唐中期以后帝后、王室印一般称宝。

(5)记。唐代已有,宋代与印并用,沿用至清。官印中称记则为微官所用。

(6)关防。仅见于明、清两代。

(7)符、契、信。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时的官印,如故宫旧藏李自成颁发的官印“辽州之契”等。

(8)图记,见于清印。

质地鉴定

战国至明清,官私印的质地,多数为铜质,也有金、银和玉质,还有琥珀、玛瑙、骨角和木石等质。战国时期官印质地有铜、玉、陶三种,以铜为主。铜、玉印的使用尚无明显的等级规定。秦汉官印质地有金、银、玉、铜四种,并有等级规定。玉印最贵,只帝后玺印方可用玉。但私印用玉却十分普遍。金印次之,一般为王侯印所用,帝后印用金质则是宋代以后的制度了。文武百官印,依官品高低,分别用银印和铜印。官印中质地的等级规定一般在各朝末年都未能严格执行。在古代官印中,石印均为“明器”。私印质地,没有等级界限,随意使用。明清以来,石章数量增多,寿山、青田等优质石材开始用于明、清时期的流派印中。

形状与纽式的鉴定

古玺印上均有纽,且形式甚多,历代也有不少变化。战国古玺中,以方形坛纽印居多。私玺形制小于官玺。这时官、私玺尚无定形,大小不一,纽式也多种多样。秦代开始,古印形制渐趋统一。秦汉官印多方正或为方印之半,呈长方状。私印较小于官印,且以方印为主。在秦及汉初还流行长方及圆形私印,汉代尚多两面印。在官印纽式中,秦代有坛纽。蛇纽和鱼纽仅见于汉初。鼻纽和龟纽是这一时期官印中的主要纽式,私印中的纽式与官印大体相同,除上述纽式外,还出现有少量象纽和兽纽。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官印的纽式中最常见的为驼纽。隋、唐以后官印形制大变。形体变大,方印为主,印的大小多与官品成正比。长方形印见于明、清的“关防”和“记”印。隋唐时期官印多用环纽。五代以后的印纽多无穿。宋、元官印也无穿,纽成短矩形把手。至明、清时把手加长,为纽。

文字辨识

古玺的书体为战国古文,阴、阳刻并用,印面的构图也活泼多变。秦汉印系用不同体势的篆书,其中秦印文字为小篆;西汉印的文字多为结构宽博,方圆相兼的摹印篆。汉代私印中也出现有笔画盘旋曲折的缪篆与鸟虫书。东汉中期以后,印文受隶书影响,笔划从简。南北朝时印文更显棱角森挺。这一时期官印均阴刻,私印中则阴、阳刻并用,秦及汉代初期印面均施界格。汉文帝和汉景帝后,印已 格。印面布局饱满,印文排列规整。隋、唐时期的官印,除西夏印用阴刻外,其余全为阳刻,文字篆体圆转,但印面构图疏密有别。辽、金以后,印多用九叠篆,讲究将印面填满。少数民族建立的 则多用本族文字入印。辽、金有契丹文印,西夏有西夏文印,元有八思巴文印,清印则用汉满两种文字。明、清以来流派印的鉴别,需要细细体察各派风格,找出规律,分析石章质地、款式、文字等的异同,进行综合判断。

古印真品,时代特征和印文内容都能和谐地融为一体。只要抓住上述几方面的特点,就可达到断代的目的。伪造的古印,除多数制作粗劣外,由于作伪者多缺乏古文字学、古印学及古文献的基本知识,因而往往不能把上述几方面因素统一起来,以致顾此失彼,破绽百出。明、清流派印中,假冒名家的伪印甚多,必须多看真品,熟记各家的风格特点,鉴别时才能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于芳林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玺印鉴定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于芳林;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2261.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