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正始石经

[拼音]:Zhengshi Shijing

[外文]:Stone Classics of the Zhengshi Reign

我国三国曹魏时期刊刻的碑石经书。又名《魏石经》、《三体石经》。刻制于正始二年(241)。原立于魏都洛阳南郊太学讲堂西侧。遗址在今河南省偃师县佃庄乡。

东汉末年战乱之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重新恢复太学,整理《汉石经》碑石,并刻古文经石作为补充。书石者一说邯郸淳,一说卫觊,但均不能肯定。这次仅刻写了《尚书》、《春秋》 2经。它与《汉石经》不同,是用篆文、古文、隶书 3种字体书写的,《三体石经》由此得名。其篆文即秦代通行的小篆。由于先秦古经当时并无完整传本,故《正始石经》中的古文可能系集字而成,其中多数与战国古文字形相合,有少数奇字的字形,难以理解。刻法为每一碑面均以纵横直线划出界格,每字三体下行,自左向右刻写。根据书者不同,又有一字式与品字式两种格式。一字式为三体排成一直行,品字式为古文在上,篆文在下右侧,隶书在下左侧。每面约33行,每行60字。但各碑行数不尽相同。碑石为平顶长方形,总数有25石、27石等说。20世纪30年代初,曾出土《尚书·君奭》一石残片,正面下刻 “第廿一”,背面刻“第八”。马衡据以判断《正始石经》应有28碑。1957年在西安市发现了《尚书·梓材》残碑,下刻“正始二年三”及“第十七石”等文,可协助证实28碑的推断是正确的。

北朝时期,正始石经与熹平石经一起被多次迁移,屡遭毁损。清末以来陆续出土了一些残石。1922年在洛阳太学遗址出土一块至今较大的残石,正面存《尚书·无逸》、《君奭》 2篇34行,背面存《春秋》僖公等部分32行,共得1800余字。因盗卖者嫌运转不便,将其凿为2 石,损坏数十字,现一半存我国历史博物馆,一半存河南省博物馆。此外小块残石尚有很多,马衡曾统计总字数为2576字。近年在考古工作中又有新的残石发现。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博新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正始石经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博新;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2187.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