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Malinnuofusiji
[外文]:Bronislaw Kaspar Malinowski (1884~1942)
英国社会人类学家,人类学功能学派的主要代表。1884年4月7日生于奥匈帝国统治的波兰的克拉科夫,1942年5月16日卒于美国。早年在克拉科夫大学学 物理学、数学,1908年获双博士学位。以后兴趣转向人类学,曾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师从德国心理学家W.冯特。1914~1920年在新几内亚原始人的部落中实地考察。1924年任伦敦大学社会人类学讲师。1927年被聘为伦敦经济学院人类学系教授,在那里任教至1938年。此后赴美任客座教授,1938~1940年在耶鲁大学任教,1940~1942年任波士顿博物馆教授。主要著作有:《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1922)、《野蛮人社会中的犯罪和 俗》(1926)、《两性社会学》(1927)、《巫术、科学与宗教》(1948)。
马林诺夫斯基提倡实地考察的方法,反对凭想象和演绎去建立理论,认为一种文化的科学必须是归纳的,是建立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的。他强调,一个考察者不仅要参加被观察者的每天的活动,而且要尽可能学会像部落成员一样行动,只有学会了他们的语言,同他们打成一片,才能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关系。这种考察方法就是当代学者所说的“参与观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马林诺夫斯基对西太平洋地区的考察研究为这种方法奠定了基础。
在看待各类型文化及文化的本质意义上,马林诺夫斯基批判了以往人类学家的观点。他反对以E.B.泰勒、L.H.摩尔根为代表的进化学派,认为“起源”、“阶段”、“发展的法则”是说不清的东西,是清谈而非科学。同时他也反对历史学派和传播学派的观点。他指出,无论是描述文化特征还是以传播解释不同文化的相似性,首先都必须说明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表面特征不是文化的本质,功能才是文化的本质。功能就是文化在满足人的需求时所起的作用。马林诺夫斯基把文化划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即器物(房屋、街道、船只、工具、武器)和 惯(知识、道德、语言、组织方式)。他认为,每一种文化必然在满足着人们的需求,即完成着某种功能。文化研究的任务在于揭示这些功能。他在自己的人类学研究中努力揭示原始人文化(宗教、巫术、器物、社会组织)的种种功能。马林诺夫斯基重视“需求”的研究,认为生理需求是人的最基本的需求,在满足生理需求中,人类结成了组织即社会,创造出了一套符号系统即文化,社会和文化一经产生就不可缺少,为“派生的需求”。马林诺夫斯基将人的组合方式划分为 7种类型:血缘基础上的组合(家庭、部落)、地域组合(村、社)、生理组织(年龄组)、自愿组合、职业组合、身份组合、政治文化组合。
马林诺夫斯基是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现代理论研究的推动者,他的功能理论对美国的T.帕森斯、R.K.默顿和整个结构功能主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雅健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马林诺夫斯基,B.K.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雅健;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1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