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集体安全政策

[拼音]:jiti anquan zhengce

[外文]:policy of collective security

20世纪30年代苏联为制止 国家侵略、维护世界和平与各国安全而提出的重要外交政策。20年代初,在欧洲和远东形成两个战争策源地(见远东战争策源地和欧洲战争策源地),德、日 的扩军备战和侵略扩张不但威胁着苏联和广大中小国家的安全,而且危及西方资本大国的根本利益。这就为建立除 国家之外的区域性和世界性的反侵略阵线提供了客观前提。1933年,苏联根据和平不可分割和进行集体抗击侵略的原则提出集体安全政策,建议缔结多边或双边的互助条约,共同遏制 的侵略扩张。苏联 为推行这一政策采取许多积极步骤。1933年12月19日,联共(布)中央批准关于建立集体安全体系的计划。同意加入国际联盟,不反对在国际范围内缔结反对德国侵略的地区性共同防御协定,同意参加包括法国和波兰在内的反对德国侵略的地区性共同防御协定。1934年6月,苏联和法国共同倡议签订对被侵略的签字国提供军事援助的《东方公约》。1934年9月,苏联参加国联。1935年,苏联分别同法国和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互助协定。慕尼黑事件后,战争迫在眉睫。1939年苏联倡议进行英、法、苏三国关于缔结军事互助协定的莫斯科谈判。但英、法执行绥靖政策,拒绝与苏联合作共同遏制 的侵略和扩张,致使德、意、日提前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任菀青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集体安全政策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任菀青;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1820.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