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假借义

[拼音]:jiajieyi

指一个汉字被借为别的字而出现的与原义无关的意义。假借义不同于本义和引申义。本义是造字原有的意义,引申义是由原义引发出来的意义。例如“须”字金文作,《说文》解释为“面毛也”。“须”就是“鬍”的“”,“面毛”正是“须”字的本义。古书里有用为“等待”义的,后来又用为“必须”的意思,这都是假借义。又如“令”, 本义是“命令”、“号令”,可是古人说“令闻令望”,“令”是“善”的意思。“善”是假借义。又如“常”《说文》训“下帬也”。可是又有“恒”的意思,那是假借义。又如 “诞”是“大言”、“妄言”的意思,可是又有“诞生”、“生育”的意思,那也是假借义。假借义是否另有它的本字往往不可考。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坚伍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假借义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坚伍;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1777.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