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Wang Kaiyun
近代学者、诗人。字壬秋,一字壬父,晚号湘绮,时称湘绮老人。湖南湘潭人。咸丰二年(1852)举人。自少笃志苦学,遍治经史及百家之言。初受山东巡抚崇恩聘,开馆讲授。后入京,就尚书肃顺聘。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客曾国藩幕府,于 太平军、捻军及苗民起义,多所参谋,所撰《湘军志》,就是曾国藩所统湘军 太平军及捻军的记录。后因与曾国藩意见不合,遂退归专事讲学。先后主讲于成都尊经书院、长沙思贤讲舍、衡州船山书院,并担任过江西高等学堂总教。光绪三十四年(1908),由于湖南巡抚岑春煊的荐举,特授翰林院检讨,加侍读。 后,任国史馆长,兼任参政院参政,对袁世凯当皇帝野心持讥刺态度。后辞职归乡。
王闿运在学术上主张经世致用,对《尚书》、《春秋》持今文经学观点,但对其他经书亦不废古文。对汉学、宋学,兼采众长,认为章句、义理、考证应兼容并包。他以这种学术观点在成都主讲,开蜀学之端。在政治思想上,他反对农民起义,但也能认识到“盗贼者,贫民之变计也,洪逆之事有明征矣”(《与曾侍郎言兵事书》)。对外则主张修饬内政,富国强兵,坚决抵御外侮,表现出鲜明的爱国思想。他说“主忘其民,夷始俘之;主弃其地,夷始侵之”,“己不能战,虽降无益”(《御夷论》一)。
王闿运在清代“儒林与文苑分驰”(陈兆奎《王志序》)的情况下,兼涉两途,亦以辞章见称。他的诗以模拟汉魏六朝为主,认为“作诗必先学五言,五言必读汉诗,而汉诗甚少,题目种类亦少,无可揣摩处,故必学魏晋也。诗法备于魏、晋,宋、齐但扩充之,陈、隋则开新派矣”(《湘绮楼说诗》卷六)。曾编选《八代诗选》。其诗由于学富识广,专事模拟,而缺乏现实生活内容,故词胜于意,典雅而不清新,堆砌而乏情韵。他明确声言写诗应重词不重意,“自来推曹子建为大家,无一妙灵句”,“诗之旨则以词掩意,如以意为重,便是陶渊明一派”(同前)。他的拟古风格的诗中也有如《河畔浣衣歌》等作,具有现实生活气息,感情真挚,略见新意,但为数极少。他在《忆昔行与胡吉士论诗因及翰林文学》一诗中说:“五十年来事事新,吟成诗句定惊人”,反映了他诗歌主张的另一倾向。他的一些感时之作,即是这一理论的实践。如《圆明园诗》、《天津南望水》、《独行谣》、《黄学正游印度还,兼言俄、德形势,感赋长句》等,都反映了清王朝的内忧外患。虽然他反对农民起义,但他也揭露清王朝的 ,痛斥帝国主义侵略,抒发忧国忧民之情。这类诗风格沉郁苍劲,少失艰涩。其《圆明园词》传诵一时,但记事有不确处。特别是关于园焚之因,据不实传说,减轻了帝国主义分子的罪责。
王闿运亦擅长于文,旧论以为成就不在诗下,但文学散文较少。他的文包括赋、书札、论议、箴铭、传记各种体裁。他在《八代文粹序》中说,“夫词不追古,则意必循今,率意以言,违经益远”,“要以截断众流,归之淳正,使词无鄙倍,学有本根”,表现出追求典雅的倾向。他的文章,以记叙、议论见长,学综经史,论贯古今,抑扬开阖,委婉曲折,恣肆 ,受贾谊政疏的影响较为明显。
王闿运有《春秋公羊传笺》等经学著作,《庄子注》等子书著作,以及《湘军志》等史学著作多种。此外有《文集》8卷,《诗集》14卷等。门人辑其著作为《湘绮楼全书》。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昊苍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王闿运(1832~1916)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昊苍;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1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