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旗地

[拼音]:qidi

我国清代统治者拨归皇室、赐与勋贵,或授与八旗官兵等的土地的总称。这种土地是 掌握的官田或强迫圈占的民田。拨归皇室内务府的叫皇室庄田,赐与亲王、郡王等勋贵的叫宗室庄田,授与满族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官兵的叫八旗官兵旗地。

旗地的建立大体可分三个阶段:清统治者未入关之前,将其所占领的辽沈大片土地授与满族,每丁给地6晌(每晌合 6亩),是为盛京旗地。入关后,从顺治元年(1644)至康熙八年(1669),在京畿的直隶省进行三次大规模的圈占土地,强占民田1666万多亩,设立了京畿旗地。随着清 全国 的建立,分驻在各地的八旗兵,又圈占设立了驻防旗地,但为数不多。

清初规制,皇室庄田和宗室庄田为5万顷,由 设立专门机构管理。拨归或赏赐勋贵的土地为庄田主世业。八旗官兵旗地有14万多顷,主要集中在八旗官员手里,广大兵丁只能领到少量份地。顺治十一年改为军饷制,规定四丁以下之家将土地尽数退出,兵丁所占之地更少了。领种旗地者须服兵役,但所种之地可以优免赋税。按规定旗地不准买卖,买者和卖者都要受法律处置。

清初,旗地生产由壮丁担负。康熙年间,旗地逐渐采取出租方式,招民佃种,他们与民田佃户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其后,由于旗人贫富分化加剧,旗地典卖日多,清王朝为了维持旗地数额,再三下令严禁典卖,同时用国库银两,把典卖的旗地赎回交给旗民。乾隆后期, 不得不承认旗地买卖合法化,旗地更多向民田转化。 (1911)后,旗地与民田界限消失。

参考文章

厅与盟、旗地名我国地理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智刚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旗地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智刚;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1261.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