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凯末尔革命

[拼音]:Kaimo’er Geming

[外文]:Kemal’s Revolution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土耳其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瓜分、捍卫民族独立 和建立民族国家为目的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1919~1923)。主要领导人为凯末尔·阿塔图尔克,故名。

土耳其在签订摩德洛斯停战协定(1918.10.30)后,面临着亡国的民族危机。英法意等国利用战胜国地位,占领色雷斯、伊斯坦布尔和海峡地区、安纳托利亚东南部等地,开始实施大战期间缔结的瓜分奥斯曼帝国的密约。1919年5月15日希腊占领伊兹密尔,使民族灾难空前严重。各地的爱 政官员、知识分子、商人纷纷成立保护权利协会,农民游击战争也蓬勃展开。由于缺乏统一领导和协调配合,这些组织的活动成效甚少。

1919年5月19日爱 官凯末尔来到安纳托利亚。他没有按苏丹 的要求收缴军队的武器,解散民族主义组织,而是着手组织全民族的抵抗运动。6月凯末尔向国内一些军政当局发出《阿马西亚通知》,宣布国家的完整、民族的独立处在危急中,指出伊斯坦布尔 已无力履行其承担的职责,只有民族的魄力和决心方能拯救民族的独立;为了研究民族的处境和向全世界阐述民族的权利,建立不受任何影响和控制的民族委员会是非常必要的。这些原则成为民族解放运动纲领的核心。1919年7月23日~8月6日,在埃尔祖鲁姆由凯末尔主持召开了东部各省保护权利协会的代表大会;接着又于9月4~12日在锡瓦斯召开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参加的大会,正式成立了全国性的民族主义组织“安纳托利亚和卢梅利亚保护权利协会”,并选出以凯末尔为主任的16人代表委员会。同年底代表委员会驻地由锡瓦斯迁往安卡拉。从此安卡拉成为民族解放运动的中心。

1920年初,奥斯曼帝国之后一届议会开幕。由于凯末尔及其支持者取得了议会中的多数,议会于 1月28日通过了《国民公约》,重申埃尔祖鲁姆大会和锡瓦斯大会提出的领土完整、民族自由等精神,声明土耳其领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要求废除特权条约。

土耳其的民族解放运动,引起协约国占领当局的仇恨和恐惧。1920年3月16日英 队占领伊斯坦布尔,驱散议会,接着又指使希腊侵占布尔萨、色雷斯等地。苏丹 与敌人沆瀣一气,同年4月宣布民族抵抗运动为非法,继而于8月10日签署了亡国的《色佛尔条约》。

1920年4月23日凯末尔在安卡拉召开大国民议会,组成了以他为首的 。同时确认“ 在民”的原则,宣布苏丹 3月16日以后与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法令无效。许多爱国者从外国占领下的伊斯坦布尔奔往安卡拉,其中有不久就成为民族解放运动重要领导人的夒.伊诺努、费夫齐帕夏(查克马克)等人。

安卡拉 在国际上联合苏维埃俄国,寻求各国的同情和援助;在国内组建正规军,动员民众与苏丹 煽动的武装叛乱和外国入侵军斗争。在1921年1月10日和 3月31日~4月1日两次伊诺努战役中,新建的土耳其军队击退希腊军队进攻。同年8~9月,在萨卡里亚河战役中土军粉碎了希军占领安卡拉的企图。从此,入侵的希军丧失了进攻力,独立战争进入转折点。1922年8月26日,土军对希军发动全面反攻,9月9日收复伊兹密尔,9 月18日在安纳托利亚的希腊军队完全被肃清。1923年7 月24日协约国被迫与土耳其签订《洛桑条约》,承认土耳其的领土完整和国家 。

土耳其民族主义 扩及伊斯坦布尔,协约国邀请苏丹 派代表参加洛桑和会,使长期回避的苏丹问题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政治问题。1922年11月1日大国民议会经过激烈辩论,决定废除苏丹制,从此结束了奥斯曼皇室长达600年的封建统治。1923年2月伊兹密尔经济大会通过《经济公约》,制定了发展民族经济的基本原则。同年10月29日土耳其共和国宣告成立。此后,土耳其 进一步废除哈里发制,在政治、经济、文化、司法等领域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改革,一个新的资产阶级民族国家在封建奥斯曼帝国的废墟上迅速兴起。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娃旺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凯末尔革命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娃旺;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1151.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