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uobinxun
[外文]:Edwin Arlington Robinson (1869~1935)
美国诗人。在缅因州加德纳镇长大,这个地方就是他日后诗中所写的“蒂尔伯里”的原型。1891年进入哈佛大学,两年后因家贫辍学,去纽约谋生,曾做过地下铁道的稽查员。1896年自费印行诗集《急流与昨夜》(后易名《夜之子》),其中一些诗在当时即已脍炙人口。1902年,诗集《克莱格上尉》出版,一向欣赏他的诗才的西奥图·罗斯福总统帮他在纽约市海关谋得一个较为清闲的差事,使他有充裕的时间写诗。1916年,诗集《天边人影》出版,获得好评,确立了他在诗坛的地位。他后来出版的重要作品是长篇叙事诗三部曲:《墨林》(1917)、《朗斯洛》(1920)与《特里斯丹》(1927)。他曾于1922、1925、1928年三次获得普利策奖。
罗宾逊的诗歌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后期以中世纪亚瑟王传说为基础写成的长篇叙事诗,用抑扬五步格的无韵体。它们不是古老传说的刻板复述,而是根据现代诗歌的特点进行了再创作。在这些诗中,他用人物各自独特的 来解释他们的行为,而不象以往那样用超自然的因素来说明。他的叙事诗中人物的心理描写比较深刻。他的另一类诗歌更为一般读者所喜爱,都是用传统的诗体写的短诗,特别是其中一组“人物肖像”诗,每一首描画了蒂尔伯里镇上一个人物的肖像。他们大多是郁郁不得志的失败者与畸零人。如“比国王还富有”的理查·柯瑞,他受到全镇的羡慕,却偏偏开枪 ;又如米尼弗·契维,他鄙视金钱,却又无法离开金钱;还有年老的伊本·弗洛德,他孤苦伶仃,只得借酒浇愁(以上均见《夜之子》集)。这些诗反映了当时新英格兰小镇上的真实情景,表现了诗人对资本社会的不满,观察细致深刻,语言朴素。诗中所写的一些人物形象,在美国几乎是家喻户晓,带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罗宾逊的诗力图摆脱维多利亚时期浪漫主义诗歌的传统,追求构思与意象的新奇,把 、冷嘲与幽默熔于一炉,并注意挖掘人物心灵深处的东西。这些特征与稍后的美国现代派诗歌相一致,因此他常被看作现代派诗歌的先行者。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姗奎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罗宾逊,E.A.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姗奎;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0944.html